《四合院》的投资方是帝都电视台。预计拍摄50集,暂定播出时间是08年春节。
九十年代初受美国《电脑娃娃》与《成长的烦恼》等诸多海外情景喜剧的影响,帝都电视台作为急先锋也模仿拍摄了几部大型情景喜剧,因为聚集了很多喜剧大碗儿,收视率在最开始非常高,但随着剧情相互模仿,人员重复,笑料生硬,收视率在后期每况愈下。最后一部投资拍摄的《二哥》只播出了十六集就因收视率太差而提前下档,具体损失多少钱不知道,反正负责这块项目的几位编导都被撤了职。
这大概是1998年的事了,如今时隔十年再次投资拍摄情景喜剧,帝都电视台的初衷是为了迎接08年奥运会的召开,奥运会是举国欢庆的大事,作为主场的帝都电视台自然要在各个方面走在兄弟台前面。《四合院》从一年前开始筹备,目前剧本还没写完,但已写完的部分大多与奥运有关,通过情景喜剧的方式为广大观众讲解诸如观赛礼仪,文明出行,社交英语等相关知识,算是寓教于乐。
《四合院》的拍摄地在昌平,但故事发生地是西城,就是讲述几个北京普通市民在等待奥运来临前遇到的各种奇葩事。温宁赶到剧组时,工作人员正在搭建摄影棚,似乎是要把一条巷子装点成胡同的样子。小卖部,副食店应有尽有,胡同斑驳的墙壁上还歪歪斜斜地摆放了几辆破旧自行车。
负责面试的是一位副导演,女的,四十出头。
“我姓范,叫我范姐就行了。”
温宁点点头,然后把简历递过去:“您好,这是我的简历。”
范姐还没吃早点,坐在办公桌后一边吃饼干一边翻简历,期间不时有工作人员进进出出找她签字或者询问问题,一份四页的简历范姐稀稀拉拉看了半小时。
合上简历,她眉头皱着,问温宁:“演过现代戏么?”
“演过,王山导演的《梦想遥不可及》。”
范姐一愣:“哪个王山?”
温宁也愣了,心想娱乐圈里还有几个王山?“就是在美国留过学的那个王山。”
“是么。”范姐笑笑,意味深长的,把简历扔到一旁,她扔给温宁一张a4纸,说:“说实话啊,如果不是宋老师推荐我都不会让你来试镜,我们这个戏想找一水儿的北京籍演员,目前签下合同都是大腕儿,有说相声的,也有演话剧的,跟他们搭戏肯定也得找一个实力过硬的,但是前期面试的几个女孩我都不满意,那天跟宋老师吃饭她向我推荐了你。”范姐喝一口水,又问:“对了,你是她亲戚吗?”
谁?温宁晃了一秒神才反应过来范姐说的“她”指的是宋月。“不,我们没有关系,她就是我的班主任。”
范姐再次意味深长地看了温宁一眼,那目光里的轻蔑温宁懂,“小丫头,平日里没少送礼吧。”
事实上温宁确实给宋月送过东西,可班里谁不送礼?比起那些有后台的同学送名牌包包和首饰,温宁送的的礼物简直寒酸的拿不出手。然而,令所有人感到意外的是,宋月把所有的礼品都如数退了回来,并在班会上严肃地批评这种不良风气,并表示“今后若谁再送礼,就记大过一次。”
戏剧学院的规定是,记大过两次就按退学处理。
不送就不送呗!有后台的同学压根就没把这事放心里。反正他们现在都有戏拍,给老师送礼都是身后人的意思,毕竟老师在这个圈里还是有些话语权的,虽然分量不及金钱,但有些时候,比如像碰到两夺金棕榈的大导演杜尚坤,金钱就真的比不上老朋友的一句建议。宋月是1985年进入燕京戏剧学院当老师的。她为人和蔼,但也有原则,那些人拍着她,是因为她毕业于导演系,跟许多导演都私交甚好。所以讨好她,就是讨好那些视金钱如粪土的导演。
显然宋月自己也知道,所以就更加反感送礼这种事。
因为这些东西不是送给她的,而是给那些导演的。她在他们眼中不是一个老师,而只是一个跳板,用过就忘。每次想到这点时,宋月又生气又无奈,这次也是,越想越心中郁结,没几天就病倒了。学生们虽然也成群结队地跑到医院看望,但基本就去了一次,而温宁是每天都去,帮她打水打饭,还洗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