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横店前,温宁把想考电影学院的事跟李福祥说了。
“真的假的?”开始他不信。
“真的。”温宁肯定地说。
“专业课,文化课,你都成么?”李福祥皱眉。对于有后台的人来讲,只要不是傻子,四肢俱全,五官都在,会说话,有表情,关键要有人有钱考电影学院就跟逛公园似的,买张票就能进去。但是没后台的人可就麻烦了,中国人口多,十七八岁的孩子一抓一大把,长得漂亮的有的是,有才华的更是数不胜数,李福祥曾经在静安电影学院的一试现场看见一个会弹奏五种乐器的女孩,个子高,人也漂亮,可她离开教室时,李福祥却看到老师在她的名字后面很不客气地打了一个“x”。
“专业课我有信心,就文化课确实差了点,但我想试试。毕竟还年轻,不想只拿一个职高学历。”温宁说道,声音虽轻,但很坚定。
李福祥想了想,决定不告诉温宁那些考电影学院的猫腻事,孩子有理想是好事,要鼓励而不是打击。更何况李福祥也觉得温宁学历太低,做龙套无所谓,可如果今后想有更好的发展,起码在学历上要与其他演员站在同一起跑线。
纵观如今影坛一线女星,没有一个不是学院派出身。倒不是说学院派演技就一定比野路子来的高,但说出去就是好听。
“那就试试吧。”深思熟虑以后,李福祥点头说,“有理想是好事,如果真想吃这碗饭,想挣大钱想出名,好文凭是必需品。而且你还年轻,今年考不上就明年再考,我也觉得你专业课没问题,就是文化课需要加强,这样吧,你把车票改成明天下午走,上午我带你去新华书店买几本书。记得,平日里除了拍戏就是好好学习,就别老出去瞎逛了。”
温宁点点头。
李福祥点起一根烟,接着说:“不过丑话说在前头,考电影学院这事,并不是一场公平的考试,你心里要明白,别一会儿没考上想不开再闹出什么破事出来。把心态放平,懂吗?考上了,就去!考不上,就拉倒!”
温宁愣一下,继而明白过来。“我懂,谢谢祥叔,不管最后结果如何,我觉得对得起自己就好,起码在年轻时我努力过奋斗过,以后老了回想起来不后悔。”
回到横店后,温宁又开始了两点一线的生活。
片场——租住地。
租住地——片场。
只是晚上收工后,温宁不像其他演员那样出去玩啊,或者组织小arty,饭局什么的,而是回到出租屋里好好念书。温宁自小语文不错,年年都拿班级第一,按老妈的话说,“你爸那个白眼儿狼当年两腿一蹬就走了,留下你这么一个小崽子归我一人养活,本以为他什么也没留下,结果发现你这酸不拉几的文人劲儿头倒是跟他越来越像。”
温爸跟温妈是青梅竹马,听村里人,温爸自小学习就好,尤其是语文出色,是村里第一个去北京上大学的高材生。可惜天妒英才,一场车祸夺走了他年轻的生命。留下未出生的孩子和年轻的妻子。但温宁没见过那个文采超群的父亲,对于她来说,父亲只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她的亲人只有两个——妈妈和奶奶。
几门文化课里温宁比较差的是英语和数学。数学她已经放弃了,准备用题海战术混一个及格分。而英语要麻烦许多,这次去上海温宁算是开了眼界,第一次体会到英语的重要性,别看贾斯汀雌雄难辨,但一张口就是流利的英文,在他与美国大妈欢乐聊天的时候,一旁的温宁只能听懂几个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