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也没有几个人知道有这么本杂志。当时阿娇就是成天用这本哺育并培训了日后十几年千千万万个中国败家老娘们儿的《瑞丽》来指导自己的衣食住行,可见她有多败家。
但当家里揭不开锅,她跪借无门的时候,看着自己那虎头虎脑聪明伶俐的孩子和躺在床上一动不能动的当年她心中的偶像赵山河的时候,她上街了,蹬三轮车了。据说她不去做售货员而是去蹬三轮车的原因是:蹬三轮车每个月大概能够收入900-1000块钱,而当售货员每个月大概只能收入600块钱,二者之间,差距是300块钱,没了这三百块钱,她儿子连学都上不起。1000元,或许还买不了她当年的半条裙子。
二狗认为她还是可敬的,如果她选择去当妓女,那肯定要比这收入高,她肯定会是头牌。但她没去,究竟是因为对赵山河忠贞还是为了不让自己的儿子被人说三道四,二狗不得而知。总之,她选择了靠自己的体力和汗水吃饭,最原始的。
说起阿娇,二狗又想起了现在在地震灾区战斗的那些英雄们,他们,未必也都是完人。那些现在在地震灾区舍己救人的官员、警察、解放军们,或许当灾难没有真正来临时,他们中有的人可能是经常琢磨怎么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或者是经常欺负欺负老百姓的警察、或许是经常在军营里吸烟酗酒的“坏战士”。但当灾难来临时,他们几乎全部都迸发出了人性的光辉,在大的灾难面前,他们毫无惧色,奋勇向前,把二狗这样的大男人感动得一把鼻涕一把泪。
中国,和平时期,国人表现出来的可能更多的是自私、懦弱和贪婪的一面。但在国难当头时,国人的勇敢与无私却成为主题词,可歌可泣的人与事层出不穷,总能把旁观者感动得热泪盈眶。
在此,向灾区中奋战的英雄致敬!
也向,阿娇致敬。
阿娇在蹬三轮车时头上总是蒙着个红纱巾,蒙着脸,怕别人认出是她,即使是夏天我市中午达35度的高温,阿娇也从不摘下脸上的红纱巾,但还是有人能从她那双水汪汪的大眼和长长的睫毛认出是她。后来,她又剪掉了长发,戴了顶帽子。
“你是阿娇吗”认出她的乘客有时会问一句,大家都不敢相信当年的那个绝色美女就是今天眼前的这个脏兮兮的女人力车夫。
“你认错了,我不是”每当这样回答时,阿娇总是下意识的向上拉拉红纱巾。
这就是阿娇,无论严寒酷暑,用着她那双当年被几乎全市男孩子垂涎的修长的双腿,勉力的支撑这个已经败落的家,勉力的。每当看到她儿子那双充满渴望与希望的眼睛,阿娇就会充满动力,从铁南蹬到北郊,从东郊蹬到城西,任凭雨水冲刷、任凭尘土扑面、任凭风霜刺骨……
可以这样说,一年后,即使阿娇不带丝巾,也没人能认出她了,她那时30岁的年纪,看起来已经至少40岁。
这个家,在阿娇的努力下,还勉强能算是个家。
2003年春的一天,阿娇因为违章,三轮车被罚没,罚款500元,据说阿娇当时口袋里只剩下40多块钱,根本不够交罚款。
那天晚上,阿娇步行回家。
走到了家门口,她看见了浑身血淋淋、脸上挂满了土的儿子。
“你和谁打架了?”阿娇很生气,虽然当年她是因为赵山河能打架才喜欢赵山河,但她现在太怕儿子再走上这条路。
“我没打架”赵山河的儿子看起来挺委屈。
“那你怎么弄成这个样子”阿娇很了解儿子,儿子是个好孩子,很少和别人打架
“是别人打我!”赵山河的儿子哭了
“谁打你?”阿娇问
“隔壁的饺子馆的那个大孩子”
“为什么打你?”
“…………”
“说啊,为什么打你?”
“妈……我看见他家饭店有人在吃饺子,我在盘子里抓了一个吃”
“你怎么能拿人家东西吃?咱们家不是有东西吃吗?”阿娇打了一下儿子
“…………”
“妈,我饿……”
“饿也不许拿人家东西吃”
“……妈,我想吃饺子,我没吃过饺子……”赵山河的儿子哭着说。
“…………”
阿娇哭了,是啊,儿子自从记事以后,还没吃过饺子呢。连春节的时候,她都要上街蹬三轮,哪有时间有精力去包饺子啊!以她家的经济情况,更不可能去饭店吃了。
“……儿子,先回家,妈妈现在上街,咱们今天晚上吃饺子”阿娇流着泪,抚摸着儿子的头说。
“妈,你真好!”儿子蹦蹦跳跳欢天喜地的走了。
“今天晚上要吃饺子喽!”走了老远,阿娇还能听见儿子的欢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