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氏一走,两个孩子由谁教养的问题就被提上了日程。最后,是太妃发了话,慎哥儿平日由方侧妃照管,仍旧住在从前的院子里,而丹姐儿反而由太妃娘娘亲自教养,一时间倒成了府里的新闻。
太妃虽喜爱孩子,但她亲自抚育过的除了儿女三人,就只有四少爷杭天曜一个,丹姐儿是重孙辈里唯一的一个。当然,让大家不解的是太妃为何把小少爷交给方侧妃,自己带一个女孩儿,女孩儿日后都是要嫁人的,能有多少用处。
六角的纱灯透出橘红色的光,温暖宁和,太妃只穿了一身简便的赭石色夹袄,蓝色素缎马面裙,依着大靠枕坐在炕上。王爷坐在她下首的黄花梨四出头扶手椅上,面容恭敬:“母妃,丹姐儿在母妃这里可乖巧?母妃年纪大了,还是把孩子交给王妃他们去打理吧,何必亲自劳烦呢。”
太妃抿了抿唇,没有直接回答王爷的问话,只是道:“女孩儿嘛,自然应该娇养着。我素日里也是闲着,有丹姐儿在身边,还能寻点事做,有什么辛苦不辛苦的。莫非在你心里,也认为咱们家的儿子都比女儿尊贵些。”
“儿子不敢。儿子只是觉得慎哥儿年幼,若能得了母妃的亲自教导,于他日后的前程大有好处;不过慎哥儿太小,只怕比丹姐儿还要磨人,不如丹姐儿还能开开母妃的心怀。”王爷心里其实也是不明白太妃为何要带丹姐儿而不带那个唯一的重孙,但不敢明着问出来只是转弯抹角,却被太妃一语点破。
“咱们家的儿子,日后总不至于吃亏,女孩儿不同,若不好生教导她为人处事的道理,他日去了婆家难免吃点苦头,你看芙儿不是如此,就是性子太软脾气太懦。”太妃隔几日才见到丹姐儿一面,不过印象不错,是个乖巧可爱的女孩儿,如果将来没有好日子过,太妃觉得可惜了,不如现在就教她一点子本事。慎哥儿不同,父亲庶出,若由自己亲自教养,无形中太过抬高了他的身份,对府中的平衡不利。丹姐儿既然在自己身边,自然不会容她弟弟过得太苦。
想起那个大女儿,王爷亦是有些唏嘘,他与先王妃只有三个儿子没有一个女儿,后来方侧妃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后他是百般喜欢的,直嚷着要好生把她育成一个大家闺秀。可惜后来一连串的变故,使得王爷根本没有时间顾及这个女儿。当府里一切安定下来之后,新王妃已经进门两年,而杭芙都五岁多了。
杭芙生得很像侧妃,都有北边女孩儿少见的娇柔,只是王爷没想到的是这个女儿性子那般绵软,甚至有些胆小怕事,他十分想不明白身为王爷之女即使不是骄傲的,至少也不应该这样怕事才对。为此,王爷心中一直存着遗憾,后来杭莹的出生缓解了些许,就把一腔慈父爱女之心渐渐转到了杭莹身上。
杭芙的婚姻不幸福,他是有所耳闻的,尤其最近陈家的表现让他极为不快。但女儿自己答应了,他再去出头反像是仗势欺人,所以只能睁只眼闭只眼当什么都没看到。堂堂王爷之女过得及不上普通大家的夫人太太,终究是王爷面上无光。
不由垂眸低语道:“母妃言之有理,丹姐儿年纪不小了,再过两三年就要定人家了,是该好好考虑的时候。妇人太过毒辣是不好,但过分懦弱也不像是咱们家的教养。说起来,都是她母亲的不是,要不是野心太大心太狠,也不至于最后害了自己的儿女。”
太妃摇了摇头,看来这个儿子还是不明白啊,还需要敲打:“王爷,有些事不是表面那么简单的。这些年来,你只顾着外头的事,府里之事都交给了王妃,偶尔问起家中之事,不是打就是骂老四的,对其他人都缺少关注。你想想,难道贺氏是一朝一夕之间变成这样的不成,她刚来时,你也曾几次与我赞她,温婉有礼襄助夫婿,你以为是什么致使她变成这样?
是你啊,王爷。你莫要忘了咱们是王府,不是寻常百姓家,你不可能要求大家都如普通百姓那样和和乐乐。而且,你更不该忘了规矩,尊卑上下嫡庶之别,这是永远不能逾越的规矩。
你一味地捧着老三,难免给人留下浮想的空间。即便当初老三与他媳妇没有任何想法,都会被你误导的,以为他们也有机会执掌王府。若不是因此,老三媳妇会铤而走险吗,会狠心到以为小五老四没了子嗣,他们就能理所当然继承王位吗?嫡庶之别啊,王爷,你从一开始就不该为了生老四的气而模糊了这一点。上位者,有手腕是一回事,但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规矩之上,只有规矩才能使人不得不服气。”
其实,王爷已经一把年纪了,孙子都不小了,太妃并不愿意再为了府中的事与儿子产生意见冲突,却不得不如此。外头的事,让儿子每日都绷紧着心弦,一刻不敢松懈;回了家,他禁不住放松了精神,忘了王府与外面没有不同,只是不同的战场而已。每个人,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费尽心思的,这本来就是人性。活了这些年,若还看不透这些,太妃就是白活了,也因着看透,她才对贺氏一案没有太过震惊。
她多少年来嘱意老四,但实际上没有做出过多支持老四的举动,想要有朝一日成为王府的主宰者,老四就不能靠自己的能力,而要靠他自己。不然,就
算当了王爷又能如何,王府不需要一个没有实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