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赞同裁军的,既然是辩论,自然是有持相反观点的人才能辩得起来,而在国子监学生之中,更多的人是中立的,暂时不对此发表观点,只有部分人上蹿下跳的叫嚣着要裁军,也有少部分人言辞激烈的表示反对,而十位学生代表之前一直未对此表达看法。
这十人能被选为学生代表,他们本身就很优秀,他们是本阶层的代表人物,特别是其中的两名寒门学子,他们在寒门学子中的号召力非常的大,因为国子监中多官员,权贵子弟,最次的家庭条件也是比较富裕的耕读之家出来,因而他们寒门子弟在其中就比较弱势,自然也比较喜欢抱团,而两人因为胆略不凡,学识渊博而被推为寒门学子之首,这次被选为学生代表则是国子监祭酒有意栽培他们。
而其他学生代表,就算没有那两人一呼百应的号召力,但说话还是很管用的,他们一对此次舆论事件发表看法就在国子监内引起了轰动,辩论空前的激烈,也完全是一边倒的趋势。
十人不但转述了皇上的话,还将此事进行深入探讨,虽然他们先走和大金西夏关系缓和,边关也开了交易的榷场,但大金和西夏依然占着他们大齐大片土地,在那片土地上,他们的汉人兄弟姐妹们还在过着三等民的苦难生活,大齐真的放心在此时裁军,将门户向大金和西夏打开?
若是大金和西夏再次南下和东进,裁减后的军队无力抵抗,这个责任谁来负?
提议裁军的学生和官员是否能承担得起这个后果?
而说荣郡王的军功是用国库的银子堆出来的则完全是无稽之谈,谁不知道荣郡王的军功都是前朝时为抵御大金和西夏兵累积的?
他这可是抵御外敌,别说他没动用过国库,就是用了国库的银子那也是理所当然的。
翻出旧账,大家这才发现,大齐的半壁江山虽然是荣郡王打下的,但他却不是从前朝官兵的手中夺的,而是从西夏人和土匪手中夺过来的,就算最后他追杀前朝二皇子和秦奸相,那也是因为他们与西夏勾结,队伍中有超过半数的西夏兵,而且,前朝二皇子和秦奸相本身就是谋逆。
于是,误解齐浩然的学生们愧疚了,纷纷自责。
也是在这时,齐浩然雷霆般的辩折到了皇帝的案前,折子中的内容因为经过了两到手,自然也瞒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