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8 部分

玉体横陈 梅毅 3337 字 4个月前

,皇帝与冯小怜匆忙出帐,飞身上马,拍马狂逃。

此前,皇帝突发奇想,认为冯小怜有大功于社稷,要封她为左皇后,已经派遣内侍到晋阳取皇后服御祎翟等物。败逃途中,他们恰好遇到取物之人。

望见惶然不知所措的来人,皇帝这才按辔不逃。他骑在马上,喝令来人拿出服饰,让冯小怜穿上崭新的皇后装束。

对着马上搔首弄姿的绝世美人,他叹息欣赏久之,然后才回奔晋阳。

周国方面,周帝宇文邕因为大战后将士疲倦,本想引兵回还修整。坚守平阳立下大功的周臣梁士彦叩马谏劝:

“今齐师遁散,众心皆动。趁着齐军畏惧,我们应该不舍猛攻,其势必胜!”

周帝闻言,意决。

周军不少将领以兵疲为由,固请周帝西还修整。

宇文邕发怒:“纵敌患生。卿等若疑,朕将独往!”

由此,周军诸将乃不敢再言。

周国君臣如此,直让我大齐王公大臣汗颜。

我们的皇帝回奔晋阳后,忧惧不知所之。没办法,只能先做个姿态,他宣布在国内大赦,想以此安抚民心。

周军马不停蹄,乘胜直杀高壁5、介休二地,逼近晋阳。

事已至此,皇帝不得不召集宗室大臣,询问安国却敌之计。

“陛下应该在国内下诏,省赋息役,以慰民心;收遗兵,背城死战,以安社稷。”

大家虽然说的都是套话,却极有道理。

皇帝无主见。思前想后,在内侍、佞臣的劝说下,他想留下我高延宗和广宁王高孝珩合力守晋阳。而他自己,准备避往北朔州6。

皇帝谕示,如果晋阳被周军攻下,他就逃入突厥避难。

突厥人狼子野心,群臣皆以为不可,苦苦谏劝。

皇帝不从。

结果,当天深夜,平时担任皇帝侍卫任务的开府仪同三司贺拔伏恩等宿卫近臣三十余人,西奔周军投降。对于这些人,周帝皆大加奖赏,以招徕更多我们北齐的逃人。

即便如此,高阿那肱手下,还有精兵一万多,驻守在高壁。其余的我们北齐残军,退保洛女砦。

周帝宇文邕引军向高壁。令谁都意想不到的是,高阿那肱连战也不战,一矢不发,望风退走。

周国的齐王宇文宪率军攻打洛女砦,一战拔之。

皇帝肝胆欲碎,唤我入宫,说他要去北朔州躲避兵锋。

我跪地泣谏劝阻。皇帝不从。

不与任何人再商量,皇帝密遣左右,先送一直被幽禁的皇太后胡氏和皇太子高恒于北朔州。

此时,周帝与周国的齐王宇文宪,已经在介休城下会师。而守城的我们齐国开府仪同三司韩建业,一天不到,乖乖举城投降。

至此,晋阳又失一座屏障。

消息传来的当夜,皇帝又想遁逃,诸将不从。

无奈何,听从巫师之言,皇帝再次下诏大赦,改元隆化。

如今,他倒是非常信任我们几个宗室王爷,各自赏赐珍宝,下令以我安德王高延宗为相国、并州刺史,总领山西兵马。

临了,他还对我说:“并州,兄自取之,儿今去矣!”

我声泪俱下,苦劝说:“为国家社稷,臣万望陛下不要离开晋阳。臣为陛下出死力战,必能破之!”

穆提婆一旁叱责我:“皇帝计已成,安德王不得阻挡!”

当夜,身为一国之君,皇帝竟然夜斩晋阳的五龙门而出,欲奔突厥。

行至半路,从官多散。领军梅胜郎叩马死谏。

皇帝不得已,只得改变逃跑方向,回返邺城。当时,他左右只有高阿那肱等十余骑相从。

不久,广宁王高孝珩、襄城王高彦道相继追及,堂堂大齐帝王,身边只有数十个人保护。

皇帝失魂落魄,回到邺城。

更令军心惶骇的是,皇帝言听计从的宠臣、城阳王穆提婆,竟然连夜西奔周军,自己一个人先投降了。

周帝大喜,马上封穆提婆为柱国、宜州刺史。他派人下诏,遍谕我们北齐全境:

“凡来投归大周者,即妙尽人谋,深达天命。官荣爵赏,各有加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