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为祖国奋斗五十年

“……或许我们应该理解中国人对领袖和伟人的依赖心理,他们毕竟在这个皇帝威权的国家里生活了数千年,当没有了皇帝之后,早已习惯了那种生活的中国人,发现了一个新的可供崇拜的人物,那就是领袖……无怪,中国人会如此崇拜一个年龄不到三十岁的年青人,在所有人视线中,他的生活和目标是如此高尚,他改变了近一千四百万人的生活,给他们带来富足生活的同时,又为他们带来了尊严和胜利,让他们看到了对未来的希望。

……在人们心目几乎将他当作一位圣人、一位救星、一位承载着人们对于未来希望的救世主……这里的人们从没有想过需要评价他的功过,从不敢想象他还会有什么过失!……绝大多数公民发自内心对这个几近完美而无过失的领袖高度崇拜,是西北和中国大多数地区最大的不同!”

这是一个《纽约时报》驻西北特约记者克罗林德卡夫里特,这个在中国生活工作了十余年的美国人,在西北生活、采访半年多以后得出的结论。尽管他在报道之中称司马还不能成为纯粹意义上的伟人,这或许是中国的一个缺憾,因为中国人是一个迫切需要伟人的民族,中国是一个需要政治伟人来引导的国家。

这是一个外国人的报道,但是说得却非常中肯,一直以来个人崇拜之风在西北都存在着。从初期工人们对于他们 “东家”的感激心理作为发源,到后来在一些人刻意引导和推波助澜下,经过两年多的发展之后,到现在对司马的个人崇拜之风越来越盛行,甚至于呈愈演愈烈之势。在西北人们对司马并不陌生,尽管司马的照片只是偶尔出现在报纸上而已,但是在西北几乎每个人家的客厅之中都悬挂有司马的照片或肖像,在餐馆、理发店、服装店等等很多公共场所也能够看到司马的照片,即便是在农村一些破旧的土屋之中,也能够看到司马的照片,甚至于他们反而更为虔诚,因为他们从西北土地赎买以及互助社中受益。

西北人用这种方式表达对西北的拥有和对司马的感激及爱戴。而西北人认为司马的肖像像铁血旗一样是西北的标志,所以政府机关、学校悬挂司马肖像无可厚非。在这种情况下,司马的反对并没有什么效果,不过经常看到自己的照片挂在各处,着实让司马无法接受,至少很不适应,在这种环境下会有几个人不认识司马呢?

当球场上的学生看到球场边把球踢来穿着大衣的人竟然是司马的时候,运动场上的学生们便面色激动的朝球场边汇集,很快便把司马团团围住,和司马一直保持距离的安全人员在得到司马的暗示之后,并没有阻止学生,在充满热情的学生面前,司马并不认为自己需要保护。

“主……主任,你的球踢得很好!”学生们围住司马面带激动的看着他,一个说话带南方口音的学生激动的说道,但却只是这么一句话。西北大学学生之中西北省籍的只有五百多,在西北大学之中没有所谓的地区优势,入学的机会是全国平等的,并不会因为是西北人而得到照顾。

但是这却不妨碍学生们对于司马的崇拜,这种崇拜始自于年青人对于偶像和英雄的崇拜,而并不仅仅是因为西北大学为他们提供了免费教育的机会。在这些单纯而直接的学生们看来,司马领导下西北经济工业空前发达,而且击败俄国人取得列强们的尊重,让他们看到了国家复兴的希望,仅此就足以让他们崇拜眼前这个年龄只比他们大十来岁的年青人。

“我球踢的很一般,在大学的时候,我是坐冷板凳趁热闹的角色,还有在这里,你们还是叫我司马吧!在年龄上我并不比你们大多少,而且在大学中你们这些学生和教授们才是这里的主人,我只是参观者而已。”看着眼前这个毛衣外罩着球衣面色有些敬畏的学生司马笑说道。司马说的是实话,在大学时司马踢球纯属娱乐和打发时间,技术非常一般。

同时提醒眼前的学生,在这里他们才是大学的主人,作为主人的他们,自然不需要敬畏作为客人的司马。而且司马一直相信,如果一个官做到了让人敬畏的地步,那无疑是失败的。在西北司马一直以来都在努力去除中国传统官本位思想,理想的政府应该是服务性质的,纳税人交钱给政府不是让政府官员扬威做福的,而是让官员为他们服务的。

正因为如此,在西北政府机构办公楼前不设禁区,没有 “闲人不得入内”的牌子,谁要找政府官员,只需要在他办公室门口等候下班就行或者约见都可以。和中国人传统不同,西北大多数市县长是兼职的而且权力也很有限,这些市县长的职责权限主要在公共事业,就是怎样用财政收入做好教育、医疗等福利事业,以及维护城市治安、规划城市发展等。

市长很少直接管理经济运营,企业经营更是压根儿无权过问,且许多重要决策要经过议会批准。而议会和舆论监督也在消除官本位思想中起到作用,正是通过一系列强制或半强制的措施,努力消除民众对权力、官位、官员的崇拜和敬畏,以及进而导致的长官意志、权力至上观念和依附意识及其现象的盛行。

“先生……”尽管司马让他们称自己的名字,但是显然并没有人这么做,学生们不

再称职衔而改为日常的尊称,在接下来十几分钟内,司马则在那里不停和学生们进行交谈,回答一些同学提出来的问题。

“先生,现在西北工业如此发达,大多数市民生活都是富足的,而富足的西北省公民可以得到绝大多数国民都难以想象的免费医疗、免费教育,低收入者还可以得到政府提供的食品券,在西北有一百万个家庭从这一福利中受益。但是我想问先生,西北是不是中国的西北,但是在西北民众享受着这一前所未有美好生活的时候,中国却有四万万同胞仍然生活在赤贫之中,我想问一下先生,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承载中国民众希望的西北是不是该做些什么?而像现在这般对关内诸事不闻不问,坐视关内民众居于水深火热之中,是不是太过自私。”

一名戴着眼镜的学生扶了扶眼镜问道。这个学生提出的问题实际上也是很多生活在西北各省移民所关心的。他们为了追求美好生活而离开家乡来到西北,在这里他们得到了曾经梦想着追求的一切,但在享受这一生活的时候,都会忍不住想起自己家乡的父老什么时候能过上同样的生活。在大学之中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也在问着同样的问题,他们从西北的免费教育等教育福利中受益,但是对比西北和自己的家乡,他们同样期待自己的家乡有一天也和这里一样,人民安居乐业富足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