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满←→抱怨
向别人抱怨会降低关系的整体质量,让被抱怨者感受到你在轻视他或诋毁他。而且,当你在抱怨一个人,对他进行消极描述的时候,你的抱怨只会起到反作用,让他“融入”到你的描述当中,继续那些让你厌恶的行为。
著名作家托马斯?史丹利(thoas stanley)博士是这样说的:“你给别人贴上‘标签’,常常会刺激他按照你给他的冠名来采取行动。”就像有些女人说:“男人都是狗。”而在生活中她们所遇到的真的就是“狗一般的男人”,当你向别人抱怨他的某种行为时,这个人很有可能会继续这种行为,通过抱怨去阻止恶行,胜算非常渺茫。
什么是抱怨?字典里把抱怨定义为:“表达悲伤、痛苦或不满。”这种简单的定义仍给我们留下很多疑问——有时我们说的一些话,到底是抱怨还是对事实的陈述呢?我自己对抱怨的定义是:“对现存问题的过分关注和积极陈述,而不是对解决方式的寻求。”
克莱姆森大学(cleson university)的罗宾?柯瓦斯基博士(dr rob kowalski)写道:“某个具体的陈述中有无抱怨的成分,取决于说话人是否心怀不满。”因为那些可以被称为“抱怨”的陈述背后,都隐藏着一种内心的不满和厌烦,或者是一种消极的能量。
“今天是个大热天”只是一个关于事实的陈述,不是抱怨。
而“今天太热了!”就是一句抱怨。这句陈述暗示了说话者对这种状态有一种消极的感受。
“你把袜子扔在了地上。”是对事实的陈述,而“你总是把那些该死的袜子扔在地上!”就是一种抱怨。对事实的陈述是没有感情色彩的,而抱怨中则承载了消极的能量。在上面的例子中,我添加了一些词语,“太”、“总是”和“该死的”,而正是它们将所隐藏的消极能量表达了出来。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之所以抱怨,主要目的是要表明自己被冒犯了!抱怨中隐含的意义就是“你(或者上帝,全世界,天气,任何东西)怎么敢如此对我”。
我们非常容易把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联系到一起,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是自己世界里的王。因此,对于我们来说,一切事件或行为都和自己息息相关。在下面几章里,我会详细讲解一下人们为何会产生这种错觉,以及避免的方法。而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大部分的抱怨都包含着一种消极情绪。人们常常会把自己和所发生的一切联系起来,认为所有事情都是“针对”自己的,而正是这种想法激发了人们的消极情绪。
--(本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