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中的“吸引力法则”
最近,我向一批教师和心理医生讲述有关“思维决定生活方式”的话题。我解释说:“我们可以自己选择是去想那些开心或难过的事。虽然这些都是我们的‘想象’,但它们也可能成为我们的‘现实’。快乐的记忆产生快乐的态度,并因而创造出快乐的经历。”就在这时,坐在前排的一位女士举手向我提问。“我不喜欢那些总是乐呵呵的人,”她说,“他们是在伪装自己!”
我沉默了一会,并没有马上作答。从她那紧绷的下巴和尖锐的眼神来看,她已经准备好要和我进行一场辩论了。可是我并没有那样做,而是微笑着对她说:“我同意你的观点。”她看着我,流露出迷惑的表情。“从你的观点来看,那些总是很开心的人是在伪装自己。”??我又停顿了一下,而这位女士呢,则像在等待另一只靴子落下那般焦急地看着我。短暂的沉默之后,我把“另外一只靴子”扔了下来,“而从我的观点来看,那些总是悲悲戚戚的人也是在伪装自己。也许大家都在伪装。如果真是这样,我认为倒不如伪装得开心一点,既能让自己更有活力,也能让别人开心。”
我本来可以就这个问题和她争论一番,也可以引用一些新兴的“正面心理学”ositive sychology)的观点去驳斥她的理论。但我觉得没必要让双方的不同世界发生碰撞,它们是可以和谐共存的。我的观点会被那些总是很快乐的人所接受,而她的观点也是她头脑里想法的反映——仅此而已。
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就是由罗迪?麦克多维尔(roddy cdowell)主演的最早那版《人猿星球》。最近我看了一部关于这部电影的纪录片。在当时,它的拍摄可以说是电影界的一件大事。为了增强故事的真实感,让观众觉得真有那么一个被人猿占领的星球,在电影刚开始拍摄时,制片方就规定任何演员都不能戴面具,只能靠化妆技术创造出各式各样的“人猿”。不管演员离摄像机多远,也不管他们有几分钟的镜头,甚至是临时演员都要跟主演一样,化上全套的人猿妆。
在这部纪录片里,麦克多维尔说,那时想在好莱坞拍别的电影相当困难,因为几乎所有的化妆师都在为《人猿星球》剧组工作。大家发明了一种流水线式的化妆方法——演员们从一个椅子换到另一个椅子,完成涂乳胶、上妆、往脸上贴毛发等一系列“工序”,每一步都由不同的化妆师专门负责。在这之前,他们用传统的化妆方式给一个演员化完整套妆就要几小时,而使用了流水线的作业方式后,完成全体演员的化妆却只需要6~8个小时。大大缩短了化妆的时间。
麦克维多尔还注意到一个现象:演员们在等待上妆的时候,会聚在一起四处闲逛。不过他们会以不同种族为单位聚在一起。白人、黑人、亚裔、拉丁裔演员各自为阵。化过妆之后,所有的临时演员就以各种猿类的形象出现了——大猩猩、猩猩、黑猩猩——“品种”很多。
--(本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