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们对于真理的探索不再是盲目的探险,而是系统化的进程,是合乎逻辑的动作。一切经验在成形以前都能得到指引。
2 探索真理的过程,也就是探索终极动因的过程。我们知道,人类每一次经历都是一个结果,如果我们能够把原因确定下来,如果我们能够有意识地控制它们的成因,那么,我们的一切经历、一切境遇不是都在我们自己的掌握之中了吗?
3 那么,人生的经历将不再是一场命运的球赛。一个人不应该成为运气的玩偶,而应是命运的宠儿。我们应该像船长控制他的船舰,像火车司机驾驶火车一样,牢牢地掌握运气和机遇。
4 万事万物都可以归结到一个共同的成分中,因此,一切事物之间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都可以相互转化,而并不是站在彼此的对立面上。
5 在物质世界中有着数不清的对立面,为了方便称呼起见,这些对立面被赋予不同的名字。一切事物都有颜色、形状、大小、两端。有北极,也有南极;有内,也有外;有肉眼能够看到的,也有看不到的。所有这些,都不过是对这些对立面的一种表达方式而已。
6 一件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有它们各自的名称。然而,这正反两面是相互关联的,它们不是独立的实体,而是事物整体的两个部分或两个方面。
7 精神世界的法则也是一样。我们说到“知识”和“无知”,但无知不过就是知识的匮乏,因而不过是表达“缺少知识”的一个词,而它本身并没有任何法则。
8 在道德世界中,我们也发现了同样的规律。我们谈论“善”与“恶”,然而,“善”是有意义的,是可以触摸感知的,而“恶”不过是一种反面的状态,是“善”的缺席。尽管有时候“恶”也是一种非常真实的存在,但它没有法则可循,没有生命,没有活力。我们知道这是因为它总是被“善”所摧毁。恰如真理摧毁谬误、光明赶走黑暗一样,当“善”出现的时候,“恶”就会消失。因此在道德世界中只有一个法则,就是善的法则。
9 我们在心灵世界中也可以发现到同样的道理。我们说到“物质”和“精神”,好像物质和精神是独立的两个实体,但是很明显,精神世界中也只有一个法则,就是精神的法则。
10 精神是真实的、永恒存在的。物质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在无限的时间长河中,千年和一日没有什么区别。如果我们站在一个大都市中,让目光停留在数不清的宏伟建筑物上,看霓虹闪烁,看车水马龙,包括蜂窝式移动电话在内的数不胜数的现代物质文明,都不是一个世纪之前的人所能想像得到的。如果我们能够在一百年后站在今天所站立的位置上,就会发现今日所拥有的一切也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11 在动物王国中,我们可以发现,变化的法则全无二致。成千上亿的动物来了又去,它们的生命跨度,不过短短的几年。在植物世界中,就更是瞬息万变了。有多少植物来了又去,差不多全部的草本植物都只有一年的生命。或许,在无机物的世界中,我们期待着可以找到更真实永久的存在,但是,无奈地看到的是沧海桑田,看起来稳固的陆地曾经有大海的波涛汹涌;矗立的高山曾经是一片平湖;当我们站在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的大峡谷前面,看着冰川曾经吞吐一切的斑斑履痕,不由得肃然起敬。
12 处于瞬息万变之中的我们,知道这一切不过是宇宙精神的演变过程,万事万物都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更新。我们知道物质不过是精神借用的一种形式,一个条件。物质本身没有原法则可言,惟一的原理就是精神法则。
13 那么,我们就应该知道,精神法则是运行于物质、精神、道德和心灵世界中的惟一法则。
14 我们同样知道,精神是静态的,处于静止状态。我们知道人类个体的思考能力也就是他作用于宇宙精神并使宇宙精神转化为动态心智的能力。所谓的动态心智,就是指精神的运动状态。
15 为了做到这些,就必须要有充足的动力燃料,食物是这些燃料的物质形式。一个人如果不吃东西,当然也就无法思考。这让我们知道,精神的行为--比如思维过程,如果不借助物质的手段,也就不可能转化为快乐和福祉的泉源。
16 如果要把电力转化为动态能量,道德需要一定的能量创造出电力。如果要使植物茁壮生长,就需要阳光给它必要的能量。同样,如果人要思考,要让宇宙精神发挥作用,没有食物提供能量是不行的。
17 你已经知道,思想不断地、永恒地在客观世界中成形,它永远在寻求表达,或许,你还没意识到这一点,但你不能忽视这样的事实--如果你的思想是积极的、强大的、建设性的,这将在你的健康状态、事业水平以及生活境遇中体现出来;如果你的思想总体状态是负面的、软弱的、破坏性的、濒临毁灭的,它也同样会在你身上体现出来,带给你恐惧、忧虑、紧张的情绪,表现在你的捉襟见肘、生活困顿以及不和谐
的外部环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