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万能钥匙 查尔斯·哈尼 2530 字 4个月前

1 财富是劳动的产物。资产是果,不是因;是仆人,不是主人;是手段,不是目的。

2 对于财富,最普遍的定义是这样的:财富包括一切具有交换价值、对人有用、令人愉悦的物品。财富的支配属性,正在于它的交换价值。

3 财富给它的拥有者带来的,不过是小小的快乐,它的真正价值体现在它的交换价值中,而不是在它的实用性上。

4 财富的交换价值在于它是一种媒介,它使我们能够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获得有真正价值的东西。

5 永远不要把财富看作一个终点,而应该把它看成是一条达到终点的途径。决定一个人真正成功的,是要有比积聚财富更为高远的理想。凡是渴望成功的人,都应该树立一个让自己为之奋斗的理想。

6 当心中有了这样一个理想,你就能找到实现理想的途径和方法,但一定不能错把方法当成目的,错把途径当作终点。一定要有一个具体的、固定的目标,也就是理想。

7 普仁提斯.马福尔德(renticeulford)曾说:“成功的人也是那些有着最高的精神领悟的人,一切巨大的财富都来源于这种超然而又真实的精神能量。”但很不幸,有很多人不认识这种能量。他们可能不记得了──安德鲁.卡耐基全家刚刚来到美国时,他的母亲不得不去帮人做事来养活一家人;哈里曼的父亲是一个穷职员,年薪只有200美元;托马斯。利普顿勋爵从25美分起家。这些人没有什么财富权势可以指望,但这并没有成为阻挡他们成功的障碍。

8 创造力完全来自于心灵的能量。它有三个步骤:理想化、视觉化、具体化。每个大企业的首脑全都是依靠这种能量。在《人人》杂志的一篇文章中,石油大亨、亿万富翁亨利..弗莱格勒道出了他自己成功的秘诀,那就是全面地看问题。以下这段与记者的对话表明了他是如何运用精神能量的──理想化、视觉化、集中意念:

9 “你有没有向自己描述过事物整体的图景?我是说,你是否做到了、或者能否做到闭上眼睛,就看见轨道,看到火车在轨道上飞驰,听到汽笛呜呜的轰鸣声?你是否做到这些了呢?”“是的。”“有多么清晰?”“非常清晰。”

10 这里我们看到了法则。我们看到了“循环因果之理。”我们知道思想必然领先于行动并且决定着行动。如果我们有足够的智慧,我们就能认识到这样一个重要的事实:任何境遇自有其成因,任何经历都不过是一种结果。因果循环和谐有序。

11 成功的商人常常也是理想主义者,他们不断地朝着越来越高的标准迈进。生活,正是一点一滴的思想在我们每日的心境中不断地结晶。

12 思想是一种可塑的原材料,我们可以用它构筑生命成长概念的图景。使用,决定着它的存在。不管你想要做成什么事情,对这件事情的认识和恰当运用都是必要条件。

13 来得太早的财富,不过是灾难和羞辱的开始。因为,如果我们不配得到,或者这些财富不是我们努力所得,那我们也无法永久占有这些财富。

14 我们在外在世界中的种种际遇,都可以在我们的内在世界找到对应的情状。这一点是由引力法则决定的。那么,我们该怎样决定应该让哪些事物进入我们的内在世界呢?

15 无论是通过感官还是通过客观意识,进入我们心灵的一切,都会在我们的心灵中打下印记,形成精神图景,而精神图景正是创造性能量的生产模式。这些经历大部分是外在环境、际遇、过往的思虑、甚至是其他负面思想的结果,因此在进入我们的心灵之前必须经过仔细的分析验证。另外,我们也可以自主地创造精神图景,通过我们内在的思维过程,而无须顾虑其他,诸如外部环境、种种际遇等等。通过运用这种力量,我们必将掌握自己的命运、身体、精神和心灵。

16 通过运用这种力量,我们可以把我们的命运紧紧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并且有意识地为自己创造出我们渴望得到的阅历,因为,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实现某种境遇,这种境遇最终会在我们生活中发生。因此很显然,归根到底,思想是生命的原动力。

17 所以,把握思想就是把握环境、际遇,就是创造条件、掌握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