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社通过前文咱说的这些手段,加上他们里面也确实有些文化功底高深之徒。
比如咱们说的复社四公子,也确实写得几篇不错的文章,这名气自然是象吃了大粪的狗尾草,蹭蹭往上长。
而这名气,又给四公子傍名妓提供了便利,而傍名妓,又反过来给了他们更大的声望。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许多名妓也被他们的所谓声望所迷惑,争送秋波。譬如冒襄与陈圆圆、董小宛。
幸亏陈圆圆被田弘遇给弄北京去了,后来让王烁抢了去,要不然死的会很惨,就跟董小宛一般,非死冒襄手里不可!
那个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爱上了另一位“公子”侯方域,二人如冒襄、陈圆圆一般,确立了恋爱关系。
李香君亦如陈圆圆一般,一直等着那位侯公子帮她赎身,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白白搭上了性命!
而这位侯大公子,凭着文人的三寸不烂之舌,凭着复社强大的舆论系统,竟然把这事生生赖在了阮大钺身上,自己摆脱了个一干二净!
真是无赖中的极品,地痞中的地痞啊!
正义满满的面孔下面,是一肚子不讲诚信,连妓女都不如的下三滥道行!
而到了各类集会上,这些个人却是精神抖擞,把自己的祖国,大明,骂了个狗血喷头。
他们最主要的活动,就是“社集”,也就是全体成员的大型集会。
这时候就彰显出人数多的优势来了,有金主给砸钱,摆开盛大豪华的阵仗,然后邀请名号响亮的精英,外加好几千普通会员到场捧场,精英在上面卖命骂,热心观众齐心协力鼓掌捧场。
从崇祯二年到南明初年,一共二十三次社集,每次都闹得天下震动。
这高超的运作水平,足可以技压老谋子好几头,轻松导演奥运开幕式!
崇祯正是看透了这帮家伙,才宁可死在北京,也绝不去江南!
其实,明朝中后期,政治风气是相当宽松的,颇有要民主立宪的意思。这样的政治团体,原本也不稀奇,骂朝廷的方式,也很没新意。
但复社却有两条,远远超过前辈。
第一就是严密的组织,从创办第一天起,就有了详细的家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