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郑二人认识到,顺利实现江南改制,第一要做的,就是铲除复社。
这里,老余又不得不啰嗦一下复社了,诸位看官莫嫌麻烦哈,因为不说明白这个复社,后面的故事实在是没法讲明白了。
这个复社,最初是江南名士张溥和张采,于崇祯二年在吴江成立的文社。
说起这位创始人张溥,那可是大大有名。
直至现代,他还被称作明代文学家,
但有谁真正注意到,他的所谓“文学家”只是副业,“溜须拍马,结识权贵”才是他的主业!
他出身于大族,二十多岁在苏州办了“应社”。天启年间,“应社”聚众拦截了押送东林名臣周顺昌的厂卫队伍,酿造了举国震惊的“五人墓事件”,据说把凶横无比的大太监魏忠贤,吓得在深宫里都直哆嗦。
“五人墓事件”老余就不啰嗦了,大家自己脑补吧,总之就是“流氓闹事”,“对抗政府”事件。
事件之后,唯一得到好处的,就是这位张溥,从此名震天下。
从这里,他尝到了“组织社团,对抗政府搏清誉”的甜头,也学到了一个快速升官发财的窍门,一发不可收拾。
崇祯元年,张溥选贡入京师太学,打着读书的幌子,玩命的上下活动。
以时人陆世仪的说法,“日与京士大夫饮宴,骚坛文酒,笈筐车骑,日不暇给”。
那时候,大明正是内忧外患,几要灭亡之时啊!张溥却在干这些个骄奢淫逸之事,谁说他是正人君子老余和谁急!张溥就是一败类!
这张溥这么丢人现眼的事都肯干,当然是有目的的,就是要和京畿要员拉关系,这和咱们现在某些这样爬上去的官员的做法,如出一辙!
他在京成立了燕台十子社,和京城的各路名流都搭上线,然后就是东林党的一贯套路,表面是一介名流,背后就是地方土豪,正如王烁所言!
到这时候,他背后的狐狸尾巴已经露出来了,就是要在朝廷上争权!
有了在京的社会影响力,他再在江南办复社,那就很容易办的如火如荼了。
资料记载,崇祯十七年间,许多排名前列的科举中榜生,都是来自他的暗箱操作。
加入复社能顺利中举当官啊,这众多江南学子,那还不挤破脑袋往里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