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在兰州听军政各官员汇报,开会处理不在时积累的政务。
一切都处理完,王烁便带着宋献策和李岩到西宁去参观他建立的各种工厂,又到各地去参观成立起来的各种专业学校,政府运作和市镇的新形式。
他也需要通过这种参观,来了解自己建立的这一套接近现代的机制实际运行的状况。
一个落后的旧的社会体制,向一种全新的社会形式迈进,最缺乏的就是人才。所以,各种专业学校开办的是最多的。
有以军事为主的军事院校,也有李天俞开办的工业学校,还有政府开办的财会、管理学校,工商学校。农业学校则把种地抽象成一门理性的科学,教大家如何施肥、灌溉,育苗、因地制宜等等。
这都是些速成学校,在这里上学的人们,几乎都是已经有了具体工作,来参加知识补充和培训,短期培训合格以后,立刻就要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当中去。
基础学校,政府还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及,大多还是民间开办,不过政府还是出版了大量的基础知识教材,比如历史、数学、算术、几何,物理,甚至有化学,这都是经王烁指导,由专门的教育部来办理的。
政府也在逐渐的建立自己的学校,先从中学开始,渐渐向上和向下发展小学、大学,为民办学校提供样板。
吴朗西的工厂已经开始分类,矿山开采单独分出来,李天俞找专门的人员去管理。
然后便是基础原材料制造,比如焦炭、玻璃、铸铁、火碱、硫酸、硝酸、火药,都有专门的工厂生产和制造。
还有机械加工,也单独分出来,按照所需零部件分为不同的作坊,还专门搞了一个运输大队和武装大队,负责各作坊、制造单位的安全,以及运输安全。
还成立了专门的实验研发单位,来研制王烁提出来的那些新东西。
这些工厂和学校正由西宁一步步的向兰州扩展,一切都在变得越来越有秩序。
这里所有的事物都让李岩和宋献策看的目瞪口呆。
他们想象力再丰富,也绝对想不到,王烁领导的世界和外面的世界竟然完全不同。
如果不好好学习,不要说做头领去领导别人,恐怕自己生存都有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