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子然去了哪里?
毋容置疑,去了阿拉古山边防连。
当边防团的2000多个军人站在操场上等待他检阅时,这个60岁的老人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老军装,带着一身简单的行李去了阿拉古山山顶的边防连。
那个老红色的建筑群慢慢呈现在他眼里时,郝子然坐在山民的牛车上摘下老解放军帽,摸着满头的白发,不禁笑了。
赶车的老把式喋喋不休的跟他拉家常。
“像您这样的老兵,仍惦记着老战场,不多了!现在这个边防连,再也没有原来热闹了,兵们的都走了,空荡荡的,您去了别失望啊!这事让我们老百姓伤心啊!边境线出了这么大的事,证明边境线的重要性,可没想到那些当官的,为了怕麻烦,居然撤编了这个光荣的连队!”
赶牛车的老把式50多岁,大概对40年前的那场战争还有清晰的记忆。他打开话匣子说道:“要我说,这个边防连不仅不能撤编,还要重重奖赏,知道为什么吗?”
“不知道?”郝子然摇摇头,望着面前的这个农民发呆。
这个赶牛车的农民如果知道他是撤编边防连的自谋,不把他大卸八块才算对得起他。所以郝子然有些惭愧,不敢过多表明自己的身份。
“边境线如果有边防连,总能震慑境外的恐怖分子,就算敌人猖狂,边防连也挡在我们前面,现在边防连不在了,以后我们边境的老百姓要面对面对付敌人!我们没有枪,年轻人都去城里打工了!这该怎么办啊!不知道城里的老爷们考虑到我们老百姓的处境没有?”
郝子然大声回答:“这个,你就别用担心,边防连会重新回来的,要不了多长时间,请您告诉大伙一声。”
“行,就相信你这一回。反正我觉得你这个人不简单。您是干什么工作的?能不能透露一下?”
郝子然摸摸头说:“我就是一个老兵,其它什么也不是。”
“对了,阿拉古山边防连虽然没有兵,但有一个人在,那就是杨建明大哥,是下场村二道沟人。我们几个老哥们商量好了,边防连没有兵的这阵子,就由我们照看营区,一直到他们重新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