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罪影 京久 3317 字 4个月前

妇女和邱宗傅一样大,都是年逾半百的人, 她穿着身体面的羽绒服,半白的头发焗成了黑色, 梳得一丝不苟,紧紧贴在头皮,左手还戴着只金手镯, 差点闪瞎林安的眼。

不过她手上的厚茧刀疤、以及拎着的打折菜暴露了她曾是个穷苦农民的事实,通身的气质也和这高档小区不搭, 正值下班时分,来来往往的都市白领高管更把她衬得像个搞清洁的大娘,很显然,她还没学会如何做一个阔太。

她住的房子倒是大, 三室两卫, 功能区分布合理,单是入户花园和观景阳台的面积就抵得上一套普通的小一室。

妇女手足无措地把人迎进门, 说了句“不用换鞋”后便着急去收拾屋里的杂物。

林安看这房子的装修,不换鞋都不好意思进:“没事,弯个腰的事, 不麻烦。”

他打开玄关处的鞋柜,红的蓝的塑料袋霎时爆了一地, 上年纪的人大部分都有收集塑料袋的习惯, 林安没在意, 一个个捡起来,眼睛却在往鞋柜深处瞥,果不其然,发现了一双男士皮鞋。

“阿姨平时就一个人住这么大个房子?”林安站起身,手里团着塑料袋,闲聊似的开了口。

“啊~”妇女看清林安拿着的塑料袋,知道他打开了鞋柜,不但没责备他的无礼行为,反倒紧张起来,局促地搓着手,“儿子有时候会回来,大概半年回来一次。”

完美解释了男士皮鞋的存在。但家里的生活痕迹不是轻易能抹掉的,林安一行人来得突然,妇女没准备,那套紫砂茶具也没来得及收,大刺刺地摆在茶几上,茶盘旁还放着两只被盘得油光水亮的铁核桃。

——这是中年老男人的乐趣。

妇女顺着林安视线看过去,也看见了茶盘和铁核桃,一时不知所措,直把脸埋进羊毛衫的高领里。

“那您儿子就是一年回家两次,也不算频繁——阿姨您别紧张,刚就跟您说了咱们是公安局的,找您是想了解点情况,别站着,咱们坐着说。”

林安向妇女展示了工作证,又跟回自己家似的,邀着妇女去沙发坐下,就坐在茶盘对面。

妇女的头埋得更低了,甚至把食指的冻疮抠破了。

“您离婚有十几年了吧?”林安问。

妇女弱弱地“嗯”了一声,浑身僵得像座冰雕。

林安视而不见,悠闲地与她拉家常:“您儿子不常回国,您又一个人,没想过找个老伴?”

“没有,”妇女说了实话,说完反应过来没对,慌乱地看向茶几上的茶盘,试图解释,“我……”

“我懂了,”林安打断她,做出一副了然于心的样子,“您是离婚没离家,您前夫平时会回来对吗?东西都留着呢。”

妇女出生农村,祖上三代全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古板、老旧、朴素已经刻进了她骨子里,即使被接到城里有些年头了,却仍没学会怎样坦然自若地和城里人打交道,就连买菜也选择去鱼龙混杂的菜市场,从未进过大型商场。

她一听林安的话,本能地哆嗦一下,哽哽咽咽没说出一句完整话。

林安又问:“您和您前夫怎么认识的?”

妇女的脑子已经当机,小声答道:“媒人介……介绍的。”

林安:“怎么会离婚呢?感情不好?”

这题超纲了,老一辈人的婚姻少有感情,大多是到年纪了,经七大姑八大姨村里人介绍,找个年纪相当的对象凑合过日子,孩子一生,这辈子的任务就算完成了,只要自家那口子不家.暴,那就还能凑合下去,至于对方在外头干了啥,也不重要了,反正不懂。

妇女沉默了,她答不上来。

林安不为难她,转了话题:“儿子还在上学?在哪儿上呢?”

“上,”好不容易有个能回答的问题,妇女松了口气,小声说,“在加什么大,老远了。”

“怎么想到要把儿子送出国?”

孩子是母亲永恒的话题,妇女放松了警惕,也打开了话匣子:“从小学习不太好,说是留过学的回来好找工作。”

林安“哦”一声:“那您儿子现在还没参加工作?”

“没有,”妇女说,“估计还得过几年,听说国外读书不像国内……我也不懂,反正多读点书也行。”

林安:“那您呢,平时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