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郁金香的礼物 郁棠 2915 字 4个月前

但姜何渐渐有些忧虑。

自己对辛久的这些想法和举动,怎么会这么像爱呢?

不知何时蔓延泛滥的依赖,害怕他会离开,想参与他的生活,想了解他厚重外壳下真实的心,甚至——对他有了没来由的占有欲。

这天店里有workshop活动,姜何听到身后窸窣的对话和折纸的声音,悄悄转头朝里间看,眼神里有种难以忽视的幽怨。

姜何好像知道辛久为什么会这么受欢迎了,在对客服务领域,辛久简直就是个行走的魅力喷泉。

尤其在有workshop的时候,赵以温在前面演示,辛久就要及时给没跟上的参与者提供帮助。

有些客人是走了神,有些可能就是单纯的手笨。但不管是什么情况,辛久都会很礼貌地在椅子旁边弯下腰,温和又耐心地跟他们小声沟通,三两下就帮忙整理好了不听话的包花纸;在收到感谢时,会弯起眼睛笑得灿烂又真诚,跟人摆手低声说不客气。

姜何暗自叹气。做Anyway花艺的老板什么都好,就是没机会享受辛久的这种待遇,只有旁观艳羡的资格。

虽然少见,但Workshop进行过程中,有时也会刚好碰到来买花的客人。就比如现在。

门铃响的时候,姜何正看到辛久在帮一个客人调整花纸,不太脱得了身;姜何便先合上了书,“刺啦”一下自己拉开椅子,从柜台后面走出来了。

“你们店的Menta玫瑰真漂亮。”

进来的客人是一位上了些年纪的女士,但气质很好,头发梳得很整齐,也化了淡妆,穿着一身合体的杏色套装,正稍稍俯身看着花店中间的台子上的玫瑰。

最近店里赵以温经常和辛久聊天,姜何听得多了,对店里的业务也比之前熟悉很多。姜何走过来,如数家珍般熟练地介绍:

“刚好前几天有客人定制了Menta玫瑰的花束,我们进货的时候就顺便多进了一点。这一批是肯尼亚进口的,花头比国产的Menta要大一些。”

这位女士应该也是懂行的,或者至少是经常买花的;用手指轻轻捻了捻一片花瓣,便很干脆地问:

“怎么卖?”

“17一枝,”姜何解释:“花还新鲜,前几天刚到的,Menta本身也很耐养。”

女士点点头,没怎么犹豫,就一枝接一枝地从花瓶里选了8枝出来:“我要这些,帮我简单包一下吧。”

姜何接过客人手里的花,一边走回柜台后面一边说:“8枝一共是136,算您130吧。包花纸您想要什么颜色呢?”

说完,姜何又用柜台前的计算器乘了一遍,把上面的计算结果转过去给她看。

姜何的数学一直不错,毕业多年,两位数乘法基本都还能心算。

来买花的女士显然对此很惊喜,看看计算器上的数字,又看看姜何一脸毫无异状的表情,有些得趣地笑了。

“白色吧。”看过姜何的技能表演,客人的心情似乎比进店时放松很多,倾身靠近了姜何一些,压低了声音悄悄说:“但是能不能让那个长头发的店长帮我包?上次我来的时候是那个年轻店员帮我包的,手艺一般,花束看着太死板了,没你们朋友圈发的那些花束好看……”

“您不是只要简单包一下吗?”姜何冷不丁地插了一句。声音不算大,却有种难掩的生硬和冰冷,一反方才招待客人时的语气。

这位女士一下没反应过来,睁大了眼睛,有点被吓住了:

“呃……啊?”

姜何的表情不知何时变得异常冷峻,很不客气地继续说:

“其实按我们店的规定,他完全可以只拿一张牛皮纸把花捆起来;这之上就不是他的义务了。您想要定制花束的话,得提前至少一天预订;现场选花需要我们仔细包好的话,正常也是要加收手工费的。但他应该没加收您什么费用吧?”

姜何说到这里,看到客人脸色越来越不对,意识到自己可能话说重了,这才慢慢柔和了表情,放缓了声音:

“那个店员确实年纪小,但工作热情倒是不低,老爱给自己找吃力不讨好的事。他也就才二十出头,刚出社会,经验有限,您多理解多担待吧。就是……刚才您那些话,他听到了会难受的。”

对面的女士显然是很不习惯听到这种责怪意味的话,脸红一阵白一阵的,闪躲着眼神,小声嗫嚅:“不,不好意思……”

姜何渐渐理智回笼,对方不仅是客人,也是长辈;自己说这些话终归还是很不礼貌,赶忙正色弥补道:

“抱歉,我也不好意思。刚才没控制好情绪,要是冒犯到您了,我跟您道歉。现在店里在办workshop,应该只能是我来给您包花了。您想要白色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