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徵最终与方家的女儿定了亲。
方家的女儿名曰方满满,如今已经十岁了,大约再两三年就能过门,帮公子徵谋大事。比起周颖来说,她更加适合。
方家的人此次被卿夫人以及公子徵看中后,个个都趾高气扬,风光无限。看人都是鼻孔,尾巴翘到了天上,在与周延相处时,都隐隐有轻视怠慢的意味。
周延不管这些,他这辈子见得东西多了,也没什么别的想法了,只希望孩子好好的。
尤其最近孩子还生了这般难治的病,他还哪有心思去管别的,只希望老天爷开开眼,赶紧放过孩子。
周语瞧着二老担心自己,心里也有些愧疚。但比起日后灭族那么惨烈,还不如如今低调些。她既然决心装病躲过这几年,那就不会在中途停止下来。
又因着她的“病”要定期去李真那边看,于是她与李真的关系也越发亲近起来,偶尔也会帮他收收药材,干点琐事。
她出身名门,却没有世家小姐的娇气,待人随和有礼。年纪小小,见识却不短,很快就赢得了李真的好感。
一日,周语帮李真收拾完药材,坐在门口等着自家马车来接。李真拿了一本医书出来,放到她面前道:
“丫头,可识得上面写的是什么字?”
那是一本粗浅的辨识药材的书,名曰百草录。周语在帮着他收拾药材的过程中,已经习得了些许这方面的知识,看懂这本书并不难。
瞧着李真这幅笑盈盈的模样,像是做了什么重大决定似的。周语转念之间就明白了他想做什么。
周语点了点头,接了书,回道:
“识得,百草录,教人认识药草的书。”
李真于是又问她:
“那你有没有兴趣看看这本书,背背这本书呢?等你背完了,李叔我就给你糖豆豆吃。”
李真是真的喜欢这孩子,看她又懂事又灵气,便生了收个徒弟的念头。只是他神医名号在外,收了她为徒又怕使她劳累,加上他本身也是个离经叛道之人,不在乎这些师父徒弟的名号,便想着先教了,把本领传给她,至于其他的又何必在意。
周语领悟到了李真的意思,她以双手抱书,对着李真深深鞠了一躬:
“谢谢李叔,颖儿省得了。”
还有什么比自己的心意被人明白而更叫人欣慰的呢?虽然她不过几岁稚童,但李真已然是将她看作自己的亲传弟子了,他赶紧把她扶起来,一连说了好几个好字:
“好,好,好……”
“好什么呀?是什么让李神医这么开心?”
门口蓦地就传来一声沙哑的声音。
周语起身一看,看见一个十三四岁的半大小子进来,头戴镶玉额带,脚蹬一双蟠龙皮靴,一身的华贵富奢。
周语先前没见过这人,看见他也不知道怎么该怎么称呼行礼。好在她年纪小,一些时候礼数不周全也不会被怪罪。
李真拍了拍周语的头,把她往前头推了推,与她介绍道:
“丫头,这是公子策,几日前才回都城。”
公子策。
这人就是公子策。
周语听见他的名字,赶忙行了一礼。低头抬头间,一个念想渐渐在心里成型。
战国纷乱,夺嫡凶险。她周家是大家世族,但凡这样的家族,是不可能独善其身地站着,总得有个依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公子徵早逝,其他公子她不了解。但公子策日后登基的事情,她还是知道的。
恩惠要从小事给起,要一点一滴给起,还要尽早地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