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到了“五一国际劳动节”,那时的“五一”假期还是七天黄金周,李秋禾想去乡下看望父母。
“我跟你去。”陈一江说。
“你不回家啊?”李秋禾想,谁的父母不是父母呢?她不知道陈一江在遇到她之前是常回家的。
“我们先去你家,再去我家,怎么样?”
一想到要去见他的家人,李秋禾有些忐忑,不过她是个务实的人,彼此早一点了解可能会少很多的麻烦,在这件事情上没有必要拖拖拉拉、遮遮掩掩。于是就这样决定了。
此时农村正是收割油菜的时节,刚到能看见她家房子的垭口,李秋禾就远远地望见父母在田里忙碌着。他们那儿收割油菜还在用落后的手工工具,现在农村只剩下像他们一样的老弱妇孺,年轻力壮的劳力都在外面打工,她回来得刚刚好,虽然帮的忙并不大。
车开到家门口,李秋禾跳下车,回头对陈一江说:“我要去帮他们干活。你可以四处走走看看,咱们这儿风景不错哦。要么,你去钓鱼吧,屋前屋后都能挖到虫蟮(蚯蚓)。”一边说着,一边自顾自进了厨房,在某处摸到进正门的钥匙,开门进去找了身旧衣服换上。
从屋里出来,陈一江还站在厨房门口不动,他打量了她一下说:“把你爸爸的衣服找一套给我。”
“行了,你又没干过农活,去那儿反而碍手碍脚。”李秋禾说的是实话。农活虽然看似简单,其实很讲究技巧,特别是在抢收季,别人都在脚不点地地忙活,你杵在中间只会挡路,要想人家教你该如何如何更是不可能。
陈一江从门口的一堆鞋里抓过一双男式解放鞋来,不理她:“快去啊!”
李秋禾还想再劝劝:“看你细皮嫩肉的,要是不小心累得伤到了,我怎么向你父母交代?”
“你难道皮糙肉厚?我就不信打你进了学校的大门步步高升直至工作以后你就很会干农活,还不是去凑个数,表达一点孝心而已!”
“好吧,这话我认了!”李秋禾心里暗道,转身再进屋上楼去给他找衣服。
两人换好衣服鞋子,李秋禾发现肚子饿了,她还是一早喝的一碗稀饭两个馒头,想着这会儿已过了午饭时间,下了田就得天黑才回来,不如先吃饭。还好他父母知道她要回来,锅里留着饭菜。两人囫囵吃了一顿,算是积攒了力气。
李爸李妈没想到女儿带个年轻壮小伙回来帮忙,而且是上次到家里来过的那个——李秋禾事先没说——笑得嘴都合不拢。不过要像他们那样用工具把油菜角果打碎让油菜籽蹦出来,两个年轻人真不会,只能一趟趟地来回跑去把捆好的油菜把子抱过来放在摊开的竹席和塑料纸上供他们打。李秋禾转头去看陈一江,见他把小把子摞成一个大的才抱过去,动作说不上熟练,但很专注,不自觉地笑了。
“笑什么?我看你也不怎么样嘛!”陈一江抬起衣袖抹了一把汗,叱道。
李秋禾没时间理他,抱起一摞过去了。
不知不觉间,太阳落到山的那边去了,四个人停了手。现在得把打下来的油菜籽运到家里去,还是原始人工方式——箩筐挑,背篓背。她家这块田不在马路边,恰在一圈农田的中间,而且还得上田坎,否则的话,可以用车了。李秋禾悲哀地想。曾经她就在这儿跟着父母脸朝黄土背朝天地播种、收割,永远是简单却繁重的重体力活,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你才会有真正的想要改变命运的动力。
李妈说:“秋,你和小陈先回家做饭吧,看忙了半天都饿了,我跟你爸来收。”
陈一江却摇头:“阿姨,我能挑,还是你和李秋禾先回去。”
“你确定能挑?”李秋禾心想这家伙也是在省城长大的,家庭条件又好,除了会做几道菜,哪有机会挑箩筐啊?真是难以置信!
陈一江扬起一双剑眉,得意地咧开嘴:“嘿!以前外婆家没自来水的时候,一放假,我和我哥就来给她挑水。虽然这些年没挑了,但是基本的动作不就那样吗?”说着他真的拿过扁担,三两下就把箩筐绳子挽上了扁担的一头。
李爸赶忙喊:“舀点出来!你没怎么挑过,哪里能挑那么多?这一挑有200斤嘞!”
这一下陈一江没有坚持,少少地挑,积少成多也是一样的。李妈忙拿箕斗舀了一半出来。
李秋禾和妈妈各背了一背篓上路,陈一江跟在后面。几次回头看他走得还挺稳当的,她放了心。就算他在农村挑过水,但毕竟人家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城里吃香的喝辣的,没干过重体力活,万一有个什么还真不好说。
“放心吧,做你男朋友我是百分百合格的!”那家伙气都不喘,还挺得意。
李秋禾的脸“唰”一下红了,妈妈走到前面去了,不晓得有没有听到。
“喂!怎么一直没见你小侄女啊?”
“她被我妹接到浙江上幼儿园了。”
“嗯,自己的小孩是该自己带,以后我们……”
“别说话了,省点力气!”听他越说越过分,旁边田里的村里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