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评论家迫不及待地宣布自由主义的死亡与共和党永掌多数局面的诞生。事实上,1928年的评论家似乎有更充足的理由:胡佛在普选中以58对41的优势打败史密斯。连纽约州都被胡佛夺走,仅有富兰克林·罗斯福勉强赢得得克萨斯州州长选举,在220万张选票中以25万张的微弱优势险胜。似乎“长镀金年代”要千秋万代延续下去了。
扭转乾坤的当然是“大萧条”,否则“新政”绝无可能。但回首过往,我们也可看到,早在萧条爆发之前,就已有了一些促进社会平等化的温和举动,不过这些举动不是在联邦层面,而是在州层面。早在1901年,马里兰州就通过了一项劳工补偿法,规定雇主应交出一些资金,负工伤的工人有权从中获得补偿,但该法被宣布违宪。纽约州1910年的立法也被法院以同样的方式扫地出门。但1911~1913年,有13个州成功地建立了基本的劳工补偿体系,同期还有几个州为寡妇及其子女设立了基本的救助计划。
接着是养老福利。1923年蒙大拿、宾夕法尼亚和内华达三州通过了《养老金法》。但在后面两个州,该法很快便被法院扼杀。不过,到1928年已有11个州建立了一定形式的退休金计划,这可谓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某种先声。20世纪20年代末,当萧条的冲击来临时,失业保险得到推动,威斯康星州于1932年创立了最早的失业保险计划。这些计划资金不多,覆盖人数很少,但尽管如此,它们的确树立了社会保险的准则,也为“新政”积累了经验。
有些令人奇怪的是,联邦政府到“大萧条”爆发后许多年才着手采取类似的行动。胡佛以在欧洲的战后救济工作得享盛名,但面临举国性的危机,他却坚持不采取任何重大举动来提供国内救助。
最终,推动真正自由主义计划的政治意愿与领导力都具备了。布赖恩政治生涯中最后一件大事就是在斯科普斯审判中痛斥进化论。要挑战“镀金年代”的美国,布赖恩是个错误的人选,而恰在他失败的地方,罗斯福成为生逢其时的正确人选。在他领导下,美国社会的性质大大改观。
[2] 比较一下纽约市下东区的移民公寓博物馆(lower east side tenent eu)里陈设的不同时期的公寓房间复原件,便可看出,纵使在贫民区,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03 平等的社会是如何打造的
中产阶级的画像
税收把富人压垮了
最大的受益者是工人
让人匪夷所思的战时工资
谁在篡改历史
在1953年,《时代》杂志称:“唯有从鲜与记者谋面的民众那里,才能获得有关本国政治未来与经济方向的真实资讯。”在这样的口号下,《时代》派出一位特约编辑阿尔文·约瑟夫(alv josehy)进行一次全国旅行,他的使命就是感受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