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浩国史之狱爆发,加上之后北方四大豪门灭族,上千名汉人豪强官吏被杀,民族矛盾顿时变得尖锐起来,北魏国动荡不安的局势让刘义隆重新看到收复中原的希望。
刘义隆励精图治,在位期间宋朝国力达到鼎盛,号称元嘉盛世。刘义隆毕生有一个宏大的目标,收复河南失地,因为河南是中原的象征。
虽然屡次与北魏打成平手却从未放弃过收复河南,振兴南宋的重任,只是他没有想到姚梦琪竟然要与乐平王大婚,原以为拓跋焘会好好珍惜她,可是他没有做到。
听闻民间传闻是拓跋焘御赐的婚姻,他觉得她一定是被迫的,他要证明给她看他是最爱她的那个人。
大臣们迎合刘义隆的圣意,纷纷上表请求讨伐中原。
沈庆之上表道:“我们是步兵,敌人是骑兵,平原作战根本不占优势。元嘉第一次北伐,到彦之失利而返,檀道济两次出兵没有打赢。”
刘义隆一听到檀道济和到彦之的名字就来气:“王师两败,另有原因。彦之中途发病,眼疾沉重,不得不退。道济养寇自资,别有用心,檀公三十六计走为上,不是他的杰作吗?到底打不赢吗?索虏所仰仗的不就是马嘛。今年雨水频繁,河道畅通,我军泛舟北下,碻磝守敌一定会逃跑,滑台小戍,易于攻拔。克此二城,我们就地取粮,安抚百姓,虎牢、洛阳自然到手。等到初冬,防线早已坚固,虏马过河,正可擒来。”
正为崔浩之事懊恼的拓跋焘听说刘义隆又要北伐,便写信揄揶:“两国彼此和好日久,可你却贪得无厌,诱我边民。现在听说打算亲自来,好哇,倘若你能走到中山城及桑干川,请随便来。来亦不迎,去亦不送。如果你厌倦所居国土,不妨我们易地而居,你到平城来住,我可以去扬州。你年已五十,未尝出户。即使能来,不过如同三岁婴儿,与我生长于马背上的鲜卑人如何相比!我没有多余的东西可以送你,今送猎马十二匹并毛毡、草药等物。路途遥远,马力不足,可乘我送的马,水土不服,可以吃我送的药,千万别走到半路病倒了。”
“哈哈哈~今夕不同往日~”刘义隆看罢,一笑置之,真正的较量不是耍嘴皮子,要动真功夫。
经过连日赶路,姚梦琪随逸轩到达徐州安营扎寨,此时逸轩正与副将商讨攻受战略,于是姚梦琪便一个人在营寨中走走。
这一路上不少百姓流离失所,甚是凄凉,于是,她找了一处小山丘坐了下来,掏出那支短笛。
这是刘义隆送给她的,难道一定非要像现在这样子吗?
悠扬的笛声透着幽幽的哀伤,几只鸦雀飞过月夜……
营帐内逸轩身子微微一震,望向窗外的一轮皓月,一旁的侍卫问道:“要不要?”
逸轩嘴角轻轻一牵,摆了摆手,继续与副将商量军事。
恩?姚梦琪停了下来,一只矫健的黑鹰划过夜色落了下来,偏着头用锐利的眼睛瞅了瞅她。
这难道是……她把短笛收了起来,朝它伸出手,黑鹰扑棱扑棱飞到她面前,她拖着托着腮帮子,嘀咕道:“这家伙是怎么会知道我在这里的?难道它一直盘旋在上空吗?”
姚梦琪坏笑着看着它,顿时有个好点子。
第二天,姚梦琪端着一盘五花肉走进营帐内,将盘子放到笼子前面说到:“是不是很想吃啊?这几天恐怕都要委屈你了,不过我会对你很好很好的。”
黑鹰瞥了她一眼,将脑袋歪向一旁。
“额……别生气嘛,我知道刘公子那么宝贝你,我当然不会伤着你,只是你也不能传递情报是不是?”姚梦琪将五花肉推到它面前。
闲来无事,姚梦琪换了一身男装到外面的集镇上走走,这里相比于平城的集市显然没有那么热闹。
石牌坊上刻着:古津渡
于是便寻了一茶肆坐了下来,令她奇怪的是这里的人似乎对此次战事并没有太多的敌对之意,出乎意料的是反而认为南宋的皇帝廉政为民。
由于这些城镇位于两国交接地段,这些年来南宋刘义隆在国内减免赋税,同时承诺外地迁往本国的流民给予良田,所以许多百姓都安于归顺南宋。
而连年战争使许多百姓流移失所,北魏派发的赈灾粮却迟迟未发放,致使流失民心。这仗并非难打,而是民心所向。
据她所知,拓跋焘多次派遣人押送赈灾粮,为何他们却说没有收到呢?
“这位老哥~我刚从平城到此地,为何这里如此荒凉还有这么多流民呢?”姚梦琪向一旁几位闲聊地人询问。
几个人大量了她一番:“能不多吗,连年打仗不少田地都荒芜了,年轻点的都坐船拉着东西到南宋去了。”
“可是皇上不是派放了赈灾粮吗,为何这里还有这么多人吃不饱饭?”
“小兄弟~我看你年轻还是到别处谋生吧,这里当官的都黑了心肝了,这赈灾粮根本就没有发多少,就连馒头里都掺了白灰,不少人吃了以后都腹胀难受。”一个老伯小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