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苏凉月三人回了自家院子后,就坐了下来准备用午膳。苏家饭桌上的菜式向来不拘于南北差异,通常都有辣有甜还有酸。这都是因为长宁县和周遭几个县常有北方来的商队经过,也有北方来此定居并开办了酒楼的商户,因而周遭居民的饮食习惯和口味也多有受到影响。此时苏家的饭桌上便是既有米饭又有馒头,既有四喜丸子又有水煮肉片。何妈做饭的手艺一向很好,苏凉月过惯了末世的苦日子,现在终于能吃到怀念已久的热饭热菜,使得她一餐饭常常都是两三碗米饭下肚。苏归鸿和何妈自是乐得见到她饭量的改变,都希望她能餐餐多吃点,把身子养好一点。

苏凉月上辈子就是南方人,因而也有饭前饮汤的习惯。自她上次生病之后,苏归鸿就时常买些补品给她煲汤。喝了好几日,她也自觉身子爽利了不少,不像刚来的时候多走几步就得喘口气。

用完了午膳,苏归鸿就回了荟萃轩。苏凉月之前还试想着帮何妈收拾碗筷,何妈语气严肃的不许她动手,说是做这种粗活伤手。苏凉月虽看着何妈这个长辈给他们兄妹洗衣做饭很是过意不去,但也不再说着要帮手之类的话,因她不想再为此惹得何妈不高兴。苏凉月还把这事讲给自家哥哥听,苏归鸿听了便道他之前就想买个丫鬟和小厮回来好给何妈分担一下手里的活计,何妈却直说家里的事她一个人就能料理过来。苏凉月想了想就跟苏归鸿说,自己定要想个法子让何妈答应。她心想自己这个小辈不能劝说何妈,隔壁的季大娘未必不能。

等何妈收拾完碗筷,苏凉月就跟她拿着之前备好的礼,出了院子就去了隔壁的季宅。

苏凉月敲了敲季宅的门,门一开就见是季家的小厮来顺。来顺一看是苏凉月与何妈二人,就连忙满脸带笑,“是苏二姑娘跟何妈呀。快请进!”说着就领着苏凉月二人往院子里走。

季家人住的也是大宅院子,宅子修建得也是典型的南方园林式风格,庭院里花繁草茂。季宅里除了季大叔季大娘以及季怀瑾与季怀玉兄妹四口人之外,还有季家的三个丫鬟百合、海棠与春梅,以及季家的三个小厮和一个自小跟着季怀瑾的书童观言。但家里时常除了几个小厮和丫鬟之外,就只有季大娘跟季怀玉常住在家了。季大叔季绍祺是云林书院里有名的先生,因着云林书院在城郊外,距离县城有些远,因而每逢七日休两日才回家,季家的小厮来福便一直跟着季大叔在云林书院照料他的生活起居。而季怀瑾则是常年在云林书院就学,更是甚少回家。季大娘的父亲白老太爷白良骥与季大叔的父亲季老太爷季曜坤两人未告老在家之前,也是云林书院德高望重的两位先生,故而季家也是名副其实的书本网。而白老太爷和季老太爷两人自告老后,便去了长宁县乡下的兰花村居住养老。说来也巧的是,苏凉月听何妈提起过苏家在兰花村的宅子也是毗邻着季家的宅子。

来顺领着苏凉月二人去了后院的花园里,季大娘正坐在石凳上教导着季怀玉针线刺绣。苏凉月一见此就有些头疼,针线刺绣她可是半点不会,之前还被季怀玉逼着教导过,手指被针刺破了几个洞,却还是连个衣服都补不好。

“夫人,苏二姑娘和何妈来了。”来顺立在一旁低着头对季大娘道。

季大娘连忙让春梅看茶,季怀玉也放下了刺绣拉着苏凉月跟何妈坐了下来,何妈也把之前备好的礼搁在了石桌上。

季大娘见此便嗔怪道:“来就来还备什么礼呀!今儿个怎得这么见外了!”

苏凉月连忙抱着季大娘的手臂撒娇,“大娘,月月前些日子生了病多亏大娘照顾,今日只是想来跟大娘道谢而已。您可别忘了,月月成日里最爱到大娘家里蹭吃蹭喝的,跟谁见外都不会跟您见外呀!我还想以后都能吃到大娘家的红烧肉呢!”

季怀玉看了看苏凉月送过来的东西,见有一盒粉蝶轩的胭脂膏,粉蝶轩的胭脂膏向来不便宜,且这盒还是自己喜爱的粉色,顿时便喜笑颜开,“这胭脂膏肯定是月月买给我的吧!”又看了看其他几样,“这些糕点是娘亲最喜欢的芙容斋的,不用说就知这是给我娘的。还有这茶叶定是给我爹爹的。呀!居然还有一方砚台!该不会是月月你给我哥哥准备的吧?”季怀玉的语气里满是惊讶。

季大娘听了也拿起那装砚台的盒子瞧了瞧,看见盒子里居然是有钱都难买得到的海昌砚,也很是诧异。她自知苏凉月虽对自己和季怀玉都极为亲近,但对自家儿子从来都是爱答不理的,即使两家向来亲厚又是几十年的邻居,苏凉月仍是能不跟季怀瑾碰面就不碰面的。“月月你这可是海昌砚呀!该不会真的是给怀瑾的吧?”

苏凉月笑嘻嘻的说:“是呀。季大哥不是最爱读书写字嘛,哥哥正好近日得了几方海昌砚,我便想着给季大哥送过来。”

季怀玉满脸忐忑的看着苏凉月,“月月,你该不会是受了什么刺激吧?居然会主动给我哥哥送来这么好的砚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