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要说: 修改了最后几段。
元贞二十年二月初六日,朝廷放出通报,今春恩科会试,皇上钦点当朝大丞相郦君玉为正主考,礼部尚书吴应兆为副主考。盖因三月二十一日便是皇帝三十岁万寿节,故而诸事提前,头场考期遂定于二月十九日。
消息传出,天下举子莫不欢喜振奋,盛赞当今天子贤明:原来今科所点的这两位大主考,恰巧正是朝廷前两届科举万岁爷御笔钦点的状元公。二人皆是天下赫赫有名的青年才俊,其文采才华之鼎盛,依才取士之公允,自是不消说的了。那副主考吴应兆不过区区二十六岁年纪,便已是手握一部大权的正二品礼部尚书,这已是历朝历代罕有的少年英才了,也还罢了。那正主考郦君玉更是有如传奇一般的天纵奇才:十七岁上已然三元及第、大小登科,入朝短短三月工夫便官拜兵部尚书,运筹帷幄之中,外平李逆叛乱、内除刘婕奸党,年方十八即登台拜相,先收得一班武进士高弟,如今御笔钦点为恩科总裁,复纳门生,当真是春风得意、桃李满天下。如此奇才际遇,不知羡慕煞了多少天下读书之人!
外间种种传言,或羡或赞、或妒或毁,不一而足,孟丽君皆不理会。自点选之日起,苏映雪亲领丫鬟仆妇收捡好行李铺盖,嘱咐段氏兄弟随行伺候。孟丽君遂起轿入闱,一众考官如众星拱月般簇拥入贡院。
一晃到了二十六日,三场完毕,考生们各回寓所等候三日后张榜。二十九日天刚黎明,贡院之外便张出榜来,殷溪霆高中头名会元,林修贤亦中在第二十四名。
三月初一日,乃是新贡士殿试之期。皇帝登殿临朝,宣入前三十名新科贡士,当殿甄试垂询。今科两位主考孟丽君和吴应兆皆是目光如炬、秉正无私的能吏贤臣,二人同心同力、精挑细选之士,自然个个文采锦绣、才华出众。皇帝于是龙颜大悦,亲提朱笔,点中第一甲第一名状元殷溪霆,表字子威,年十八岁,湖广荆州府江陵县人氏,敕封状元及第、正五品供奉翰林学士;第二名榜眼秦景化,表字文许,年四十一岁,河南信阳府固始县人氏,赐进士及第、从五品翰林学士;第三名探花崔攀凤,表字友鸾,年二十八岁,江苏常州府天宁县人氏,同赐进士及第、从五品翰林学士;第二甲第一名传胪林修贤,表字重德,年二十二,福建延平府松溪县人氏。皇帝又召见了其余二甲三甲进士,温言嘉许。接下来便是换印簪花仪式,晌午琼林赴宴,午后御马游街,自也不必细言。
这时大元朝廷开国已近百年,虽然近年来重文轻武的积习业已有所改善,对于科举考试依然极为重视,每一科的状元郎总是风光无限、一时无双。更何况现摆着前两科状元郎皆是少年显贵,短短数年间便已官居要职、手握重权的明例,由此可见当今天子极重斯文,性喜择拔少年能臣。因此朝野上下众人皆谓,今科状元郎殷溪霆,其文采之盛极受正副主考交口赞誉,殿试之时更得皇帝金口褒扬,早已简在帝心,日后青云直上、官运亨通,前途不可限量,那是一定的了。而如此一位前程似锦的殷大状元,今年年方一十八岁,却还至今尚未婚娶,岂不喜煞了京中一干有女待字闺中的豪门大户。
有好事者打听得殷溪霆父母双亡,在京中并无亲属。于是自有性急难耐者立时请了媒人前去提亲,而端持自矜者则在心底暗暗盘算:郦丞相乃是状元郎的恩师,所谓天地君亲师,倘能央得郦丞相出面提亲,不但合乎礼数,更能使自家面上增辉。于是短短半个月内,便有十数家人,前后登门丞相府,央请郦丞相出面,为自家说媒作伐,与新科状元郎联姻,其中不乏朝中权贵要人。
孟丽君得知这些人的来意,倒也早在意料之中,随口敷衍数语,不置可否,将来人都一一打发了。原来她暗中留意此事已久,两个多月来旁敲侧击,已然知晓殷溪霆不但未定婚约,也还并无意中之人,她心下不由暗替荣兰欢喜。对殷溪霆了解愈多,愈发觉得他与荣兰正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佳偶。荣兰对殷溪霆早已芳心暗许,然而殷溪霆至今尚不知荣兰身份,自然不可能另作他想。如今殷溪霆已成京中不少豪门大户眼中炙手可热的“香饽饽”,来自己相府登门求亲之人业已有十余户,这些还都是那些有头有脸、自诩能请动自己出面作伐的人家,而殷溪霆寓居之所,保媒求亲之人只怕更要踏断了门槛。自己若不能快刀斩乱麻地定下他二人的亲事,只怕殷溪霆会在全然不知情的景况下,错失了与荣兰的大好姻缘,那便是终生憾事了。
然而孟丽君却也不愿在此事上过分心急着相,亦想借此机会,瞧一瞧殷溪霆会如何处理这形形□□的求亲之人。冷眼观察了半个月,见殷溪霆不卑不亢、毫不失礼地逐一婉拒了上门求亲的各色人等。有几家在孟丽君处未得肯定答复的人家,求婿心切之下,又烦请了其他几位朝中要员,去向殷溪霆提亲,殷溪霆却依旧不为所动。孟丽君瞧在眼里,心下暗自点头,婉拒提亲本就是一件极需技巧之事,尤其是女方向男方提亲之时,而殷溪霆行事不愠不火、恰到好处,婉拒各方联姻却并未接下冤仇、落得埋怨,可见其人处事待人端方得体。
这日午后,孟丽君便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