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要说: 我并不打算将孟士元塑造成阻力派,但是要让他这个时候就对男女平等的主张高举双手支持,未免要求太高了。
象小殷那样思想激进主动、勇于打破旧格局、推动社会进步的人,毕竟只是极个别人。而似孟父这样思想并不那么僵化、相对比较开明的人,应该不在少数,属于可以争取的力量。这些人要让他们自己自发思考、主动质疑男尊女卑观念,那是不现实、不可能的。但是一旦有人(象小殷、丽君这样的人)站出来振臂一呼,向他们提出新的观念,让他们开始理性的思考,他们其实对男女平等的主张也并不那么排斥的。
近来在关注美国总统初选,看希拉里和奥巴马对峙,听到了不少关于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的讨论,大都是说社会中性别歧视的现象要比种族歧视多得多。了解了一下,才知道原来美国妇女直到1920年才获得选举权,远远晚于黑人获得选举权的时间。然而不管怎么说,美国至少现在有女子站出来参选,有看到女总统的希望。中国呢?中国什么时候能出一个女国家主席、总书记?要真正实现男女平等,即便是现在的社会,也还是任重而道远的。
喜欢本书的朋友,不论男女,想来都是男女平等主张的坚定拥护者。我不想说空泛的大话,只希望喜欢本书的读者,也包括我自己在内,都能静心地想一想,自己能为实现男女平等,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事情。
次日一早,以袁容和荣清为首的文武官员,将钦差相爷从驿馆迎入昆明府衙。孟丽君展开圣旨宣读,豁免了云南所属各州府县一年的钱粮,抚恤孤寡老幼,鼓励休养生息。众官员山呼万岁,叩谢皇恩。
孟丽君随即在袁容和荣清的陪同之下,巡查了昆明城内外各处。当日叛军原是献城请降,昆明城未经战事,还算保留完整,再经袁、荣二人的一番大力整治,倒已恢复了几分从前太平时的光景。
经过北门时,忽见路旁立有一冢,冢前设有石碑香案,竟有不少百姓过去焚香祭拜。孟丽君不觉有些好奇,随口问道:“不知这是何人之冢?”袁容看了看,解释道:“这是一座衣冠冢,其中并无尸骨,乃是为我朝一位义士所立。此人姓傅名归人,原是皇甫侍郎府中的一名家将……”将傅归人千里报讯、遭人格杀之事说了一遍。
孟丽君听到“傅归人”三个字,不觉一惊,目光朝荣兰望去,见荣兰微微点头,轻轻“哦”了一声,道:“原来是一位义士之冢。”袁容望着冢前络绎不绝前来上香的百姓,叹了口气,说道:“大人不知,百姓们来此祭拜,倒并不只是为了这位傅义士,更是为了前任提督孟士元大人的千金孟丽君小姐。”
孟丽君又是一惊,沉声道:“此话怎讲?”袁容道:“当日殿审真假孟丽君一案时,相爷正在京里,其中内情,想必比我等知之更详。话说这消息传到昆明,全城百姓皆为之轰动。原来孟提督之女孟丽君小姐美貌多才、知书达理的芳名,在昆明城中可谓无人不知。当年李逆立那假丽君为后,昆明城中便多有风言,都说那人断非是真正的丽君小姐。如今金殿审案、真相大白,朝廷昭雪了孟提督的冤案,更还了孟小姐一个清白名声,全城百姓皆盛赞朝廷英明。只是……”
说到这里,袁容又叹了口气,方续道:“……可惜了这样一个聪慧过人的才女,如今却不知流落何方、是生是死。孟提督冤案既雪,傅义士当初通敌报讯的罪名自然也就一笔勾销了。孟提督感念傅义士义举,便在此处立下了这义士之冢。不想消息传开后,倒有不少百姓自发前来上香,他们在祭拜义士之时,也在一并纪念孟小姐这位才名远播、秀外慧中的奇女子。”
孟丽君听罢袁容所说,心头涌起一股暖流,沉吟片刻,道:“既如此,咱们也过去上一柱香罢。”走到墓前燃起一柱香,在心底祝祷道:“百姓厚爱,丽君愧不敢受。自当竭尽所能,为天下苍生谋求福祉。”又默祷道:“傅将军报讯之恩,丽君铭感不忘。唯愿英灵不朽,护佑尊夫人静虚师太平安。归郎虽非你亲子,有朝一日,我当令他改为傅姓,延续将军一脉。”将香插入香炉中。
钦差相爷南巡之事,昆明城内早有风闻。这时百姓们见到钦差旗牌仪仗,又见巡抚、提督两位大老爷,陪同着一位相貌俊雅出尘、美若谪仙一般的少年过来上香,自然猜得到那人便是年方十八便已登台拜相、人称“天下第一美男子”的郦相爷了。待钦差车轿去得远了,仍不住议论纷纷。此后义士冢前香火越发鼎盛,自不消提。
从义士冢出来,荣兰引着孟丽君,前去视察了新近设立的、容养婴儿孩童的收容所。这些孩子们,大的才八、九岁,小的尚在襁褓之中,大多是父母双亡、无家可归,也有被父母亲人狠心抛弃了的,大约是生活委实艰难、无力养活的缘故,十个孩子里倒有八个是女孩。
孟丽君望着这些孩子们稚嫩无助的面容,心底一阵抽痛。战乱之中无数百姓颠沛流离、家破人亡,有多少孩童失去了她们的父母亲人,又有多少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忍痛抛弃自己的亲生骨肉……若是无处收容,这些孩子中,有多少将会凄惨死去,又有多少
将沦为乞丐、在饥寒交迫中苦苦挣扎……
想到这里,孟丽君颇为动容。当下细细询问了收容所的详细状况,提出了一些建议。这个收容所本是荣兰一力创办,为此倾注了不少心血精力。孟丽君又问起收容所各项开销从何支出,荣兰道:“原是民间一位名唤殷溪霆的儒商所提供。这位‘小殷相公’义薄云天,令人好生敬重……”
孟丽君一怔,道:“殷溪霆?可是那荆州举子殷子威?”荣兰笑道:“原来相爷也识得殷子威。不错,正是他。下官和袁大人在赴任途中路经荆州,因缘巧合结识了殷子威。此人在荆鄂一带名头极大,深得百姓拥戴。他辗转千里、平价运粮,不仅化解了云贵两省的燃眉之急,更救助了无数难民百姓。他又将这一行的所有收益,尽数投入了这个收容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