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士兵看的是大气不敢出,时不时爆出一阵叫好声,也有不服气者在那跃跃欲试。
朱苏环视一圈,让不服气者上来较量,不用兵器,仅凭双方拳头。
有好斗的士兵纷纷上台,到后面差不多是十对一;若不是台子小,上来的人都会更多。
朱苏以摧枯拉朽之势,将这群人全扫倒在地,半天起不来。
在场人呆住了,若是自己有这等身手,何愁乱世生存。
全场掌声如雷!
王述坐在一旁看着比斗,频频点头。若每人都有朱苏一半的身手,复国何愁?!找朱苏做总教头是对的。这种人行军打战也是把好手,放着做侍卫太可惜了。
见到拓跋真过来,他心直口快:“少主好眼光。朱苏这身手放眼天下,也没几个。应该放出来为您打天下,仅做一名侍卫太可惜了。”
拓跋真心里咯噔一声,看着练武场上的朱苏,英姿飒爽,举手抬足之间豪迈大气。
是啊,非池中之鱼,关着又有何用,不如放出来,有些军功将来也有立足之地。
看见少主在此,朱苏匆匆指导全场几句,让大伙先练着,他赶紧走了过来:“少主!这么早就起来了。”
拓跋真无奈的撇撇嘴,他的朱苏对他真是太纵容了。他都解决一场夜袭,又一早起来操练,还说我这少主起的早?
正待回话,王述插嘴了:“朱苏,我看你干脆甭去当侍卫了,直接来领兵打仗。做侍卫太屈才了。”
他真是惜才。
朱苏还只是向他必恭必敬行了个礼,道:“将军抬举小的了。如有需要朱苏之处,在确保少主安全之后,必全力以赴。”
少主的安危,在他心里永远排第一。
王述稍愣,随后哈哈大笑起来:“少主得此英才,何愁不得天下?
拓跋真也笑了,一扫心中阴霾。
【作者有话说】:祝大家元旦快乐!
第十二章
又过了一个多月,王翼建那边终于传来了消息,周边拓跋部落全部同意南郑复国,并带回了各大部落签字认押的文书。甚至比较远的贺兰部落、追风部落也都同意,愿意归附南郑。
不愧是状元郎,办事效率就是高,短短时间就把周边的部落都走遍了,并巧舌如簧赢了他们的同意。
南郑复国的事就这么定了,商议在第二年正月的部落大会正式宣布。
满打满算也就五个多我月。为了迎接复国,年轻的少主没一刻是闲,练武学习,还得走访各大部落拉拢人心,时刻提防旧敌的入侵。还到处寻找人才,只要听说哪里有杰出人才,他使尽一切办法,都要把人拉扰过来。
被他诚意感动,前来投奔的人不少,更多的是好说妥说都不肯过来的。如果对方绝意不来,拓跋真就干脆把刀架在对方脖子上,很有你不来投奔我,我就一刀砍死你的架式;而且你们既然不帮我,就去死吧,省得去帮别人。
有几人是硬骨头,还真的伸长脖子让他砍,气得年轻气盛的拓跋真差点下死手,最后还是朱苏留了余地,把场面圆了回来。
此情此景被人添油加醋的一传十,十传百,传到太傅耳里,令他愕然,抚须摇头。
冯太傅读书一辈子,所遇之处都是礼贤下士,听的都是三顾茅庐的故事,从没见过这种把刀架脖子上,逼迫读书人过来效力的事。
他特意找到拓跋真,斟酌再三道:“少主,对读书人要以礼相待,不可如此逼迫,方能收买人心。”
拓跋真不以为然:“太傅,当年太祖南郑王拓跋熏,为了让一代才子贾裕归顺于他,差点屠城;最后城里人把贾裕绑了出去,献给了太祖;贾裕终成一代名臣,开创了南郑的盛世。”
原来南郑江山的稳固就是用逼迫方式得来的,先祖用得,他也能用。
拓跋真又道:“若太祖当年不用这种手段,怎能得到良臣?南郑又如何兴旺发达?”
所以啊,人才也是逼出来的。若不去逼逼这些人才,怎会出山帮忙呢?怎么能打造出一个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