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到那组白色家具的质感,江济堂目瞪口呆。这真是人才,这么关键的地方用刷白的钢制书柜?而且还是顶上空出一大圈空间的非定制书柜?
这样一整排墙的组合式全红橡木书柜,背板和抽屉内板用杂木,隔板和外框用红橡木,80厘米宽带玻璃门,一件要三千上下,这排墙需要四个,也就是一万二。
这个钱必须得花,客厅就得有个‘重量级’的高质感家具。尤其书柜里的灯带一亮起,效果绝对强。
书房和客厅都连着超大阳台,只是客厅那边的位置,阳台是打通的,同材质的地砖将那块落地窗大阳台和客厅连成一体。
而书房和大阳台之间就用了水波纹的玻璃隔断,因为外面其实做成了生活阳台,有洗衣机和烘干机,还有清洁杂物柜。
“生活阳台没有晾衣架么?还有这个八米长的落地窗,怎么只用薄纱窗帘挡着?不应该是一薄一厚的双层模式么?”
话到这里,江济堂忽然反应过来一件事:“等会儿,系统你把任务详情再拉出来。”
系统应了,将最详细的任务介绍版本拿出来。
“我说呢,总觉得哪里怪怪的。”看完任务详情,他终于知道隐隐的‘不配套’感觉来自哪里了。
这个大平层用了很多天然大理石和大量合成板,前者在江济堂的概念里代表高档,后者代表性价比,但是现在它们出现在同一个地方。
再有那一排叫人啼笑皆非的假盆栽。他们都买得起这么大的屋子了,居然还搞一堆假盆栽。
而且这样的大阳台,正是一个屋子景观最好的地方,却用一层薄纱挡住。
这一切都带着不合理,但现在它合理了。
那因为这就不是蓝星环境,再像都不是。
许愿者的女儿一家只是最普通的城市居民,有限的预算,要么选择靠近地面的地下室房子,有一小块通向地面的光照区,总面积18平米。
这18平米得挤下他们一家三口。而且这个地方离她父母家很远,走公共电磁列车也得一个多小时。
要么,她就选择地下城的大平层,能买一百八十平米的屋子,规划合理,离父母家也近,真正是‘一碗汤’的距离。
但这样的房子肯定是远离‘阳光’的,一家人得定期去地面上透透气晒晒太阳。
一种是压抑的空间带来的压力,一种是不见光带来的压力,他们必须承受其中一种。
结果大家看见了,许愿者的女儿买了地下城的房子,买完还有余钱搞了装修。
她父母出钱找任务者,也不是真的嫌弃女儿装修房子的品味,而是知道他们没有钱搞装修,所以拿出一部分养老金,想要提升一下女儿一家的生活品质。
一万块新币,在任务世界并不是小钱,对一对已经退休的老人更不是。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天然大理石呢?
那个世界的人大量挖掘地下城和隧道,开采了大量天然大理石,所以大理石的价格不会太高。
金属也是一样,他们挖掘了大量金属矿石,同时以前人类留下的金属器具也被回炉重造,所以金属物品也很便宜。
相反,高档木料在那个世界贵得离谱。
高温环境让很多对环境有要求的植物缩减生存地,人类掌控的地区,大量土地用于种植和养殖食材,想要高档木料就得去野外采集,但野外是什么环境?
这个家里能用上合成木家具,已经是夫妻两个努力提升舒适感的体现。
在那个世界,实木家具搞不好是富贵人家才能玩的,而这户只是普通城市居民。
他们不可能为了舒适,耗光存款,为生活埋下祸患。
盆栽同理,和阳光有关的东西都比较贵,这些植物还需要专门的‘日光补充’才能自然生长。
不是买不起,就是觉得自己不配,于是他们买了假的点缀点缀。
还有一点,之所以这个家缺少生活气息,头顶只用最简单的吸顶灯,也没有一些东西点缀,是因为任务世界的那个国家把主要精力放在必需品的生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