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不像后世,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现在村和镇之间都隔了天堑似的,进城镇都和出省旅游一样稀少。
但以后,梅山小学的孩子就得每天四五点起床,用脚步踏平这条坎坷的求学之路。
这是为了获得和镇上孩子一样的教学资源,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梅山村前头一片农田,大卡车在这里异常显眼,所以才出现,就被村里人发现。
这么大的大卡车出现在村口,哪怕没有六十年代这么轰动,也能引起偏僻村子的注意,所以江济堂一进来,就被人拦下来问来由。
他照实说了。
“这是给孩子准备的儿童节礼物?这么大的阵仗呢?”
知道这一车的东西都是给孩子准备的,村里人直咋舌,这些老师也太舍得了,居然买了这么多东西,还让人用大卡车送过来。
这大家伙跑一趟都得吃不少油,油就是钱。
议论纷纷的时候,梅山小学的校长闻讯匆匆忙忙跑过来,他也很震惊,虽说200元也不少,但应该买不到一卡车的东西。
“小同志,都是些什么呀?是江米卷吗?”校长猜测是那些轻飘飘又占空间的零食。
“现在还不能说,到了就知道了。”江济堂神秘的眨眨眼,他打开副座,“校长,咱们一块儿走吧,我也不知道路在哪儿。”
“诶诶,好。”校长也没坐过这样的大家伙呢。
那些还没上学的孩子就跟在车屁股后面跑:“大车,大车开起来了。”
大卡车载着校长来到梅山小学,有好奇的村里人跟过来看热闹,里面的孩子看到窗外开进学校的大卡车,也在探头探脑。
江济堂已经看到了梅山小学的情况。
这个小学的情况还没有星火小学好,院子不甚平整,教室也是泥砖砌的,里面黑洞洞的,没有灯。
从外在条件就能看出,这里的教育资源极其有限。
这种情况,让孩子们去镇上上学,对他们来说真的是可以改变命运的机遇。
今天就是六一,孩子们的节日,所以没有上课,而是进行‘游园会’。老师们尽可能的安排了一些游戏项目,比如吹蜡烛、拉乒乓球、你做我猜等等。
江济堂下了车,他看向堵在窗口的那些孩子,有男有女,满眼好奇。
在蓝星,86年才通过法律形式确定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政策,但这个世界更早一点,82年就开始了,所以梅山村的孩子只要到了年纪,就得上学。
这才能有三百多个学生,否则一半都凑不齐,至少其中女孩子会少掉大半。
“校长,咱们从一年级开始?”他转头咨询校长。
“好好。”梅山小学一共五个年级,每个年级两个班,一个班级大约三四十人。
不过到了镇二小,将会变成大班教学,一个班级五六十人。好在新学校的教室也大,能容得下这么多孩子。
江济堂便开了车厢门,露出里面整整齐齐叠放的书包。这些书包这样漂亮,一个个都像是挺直了胸膛的列兵,校长眼睛都看直了。
他们这些老师准备礼物的时候去过镇上,甚至还到过县城,就是县城百货商店里的书包都没有这么好看,这么精致。
“小同志,花了多少钱啊?你贴钱了吗?”校长露出窘迫神情,他有老派知识分子的骄傲,不肯占人便宜。
“不多,有个专门做书包的厂家,知道你们凑钱给孩子准备礼物,成本价给了我。这些书包上我都写了名字,还贴上年级班级的标签,一年级一班的先拿走,再拿一年级二班的。”
校长不太明白,为什么还得这么细致地分发到个人,但他还是第一时间爬上去拿书包。这一拿,他就觉察出分量不对了。
书包里还有东西!
但江济堂已经抱着几个书包往一年级教室走,校长来不及问,拿着书包赶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