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作为梁尚书的女婿,连英杰这些年没有太多长进,随着梁尚书的高升,被他排除在核心圈子之内,并没有被邀请进来。

而吏部原来的尚书,三年被提拔进了内阁,在圣上的支持下,他们党派在朝堂上的势力逐渐壮大。

梁尚书皱了下眉:“看来陛下虽然看重我等,到底还是钟首辅一派更得他心。”

旁边一个较年轻的官员自嘲:“陛下哪里是看重我等,不过是拿我们制衡钟首辅一派的官员罢了。自打去年钟首辅因病回乡荣养,白阁老升任首辅后,咱们这位陛下就急了。”

九年前把陆川算计出京后,任谁也想不到,他竟有这么大的能耐,把云南那个蛮荒之地,改变成不输江南的繁荣之地。

陆川虽然不在京中,但他在云南做了什么,大安报纸上经常宣传,他们想不知道都难。

由于陆川在云南的崛起,钟首辅一派势涨,本来三个党派平衡的状态,开始变得有些失衡。

而圣上已不是当初刚登基不稳的年轻帝王,坐稳皇位之后,虽然他心中想当盛世明君,但也多了几分帝王的多疑。

哪怕圣上知道钟首辅是一心为大安百姓,他心中仍然不可避免想要制衡钟首辅一派。

钟首辅为官几十载,深谙官场之道,面对圣上的制衡表现很坦然,他如圣上所愿降低了自己的存在感,一力支持远在云南的陆川。

圣上的打算正合钟首辅的意,他年事已高,在内阁待不了几年了,若不是要等陆川成长起来,他早就想荣养了。

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他身子骨不比年轻时候,去年一场小小风寒,就让钟首辅缠绵病榻一个多月,之后又引发了其他重症,实在无法再胜任内阁首辅一职。

于是钟首辅的家人便替他上了乞骸骨的折子,圣上虽然不想批,但也不能让一个在病榻上的老人继续干活,三次过后还是准了钟家的折子。

自那之后,钟首辅一派的势力被迫缩小,白阁老和梁尚书两派的气焰开始嚣张起来,互相斗争。

圣上又岂会想看到这样的场面,他虽忌惮钟首辅,却也是真的认可他的能力和秉性。在圣上心中,唯有钟首辅这样臣子才是大安的股肱之臣。

所以等了半年,钟阁老选定的继承人,陆川任期刚满,圣上就迫不及待下旨让他回京了。

梁尚书眼中闪过一抹厉色,他低头把玩着手上的扳指,说道:“陛下看重又如何,这京官可不比地方官好当。”

那较年轻的官员附和:“大人说得极是,京城贵人云集,任凭他在云南如何呼风唤雨,怎么也越不过大人去。”

不仅是梁尚书他们在讨论陆川,白阁老一派对陆川也是忌惮颇多。

能被钟老头选为继承人,而且年纪轻轻就立下这等大功劳,可见其本人是有大本事的。

如今被圣上召回京中,接下来官职不会低,恐怕又是一大劲敌!

被众人忌惮的陆川,才刚从谢母的热情招待下回到陆府,由于小果儿实在太受欢迎了,谢母硬是把他们一家人留在侯府住一晚,才肯放人回府整理东西。

谢宁还没出嫁前,就备受家中父兄宠爱,连谢瑾这个侄儿,都对他有几分依赖。小果儿是谢宁生的,又长得极像谢宁,侯府就没有人不喜欢他。

就是谢€€这个半大小子,都乐意带着小果儿玩耍,小果儿在侯府玩得那叫一个乐不思蜀,要不是陆川和谢宁要回陆府,小果儿不想和两个爹分开,他还不想走了呢。

谢母虽然不舍,但还是放三人回去,不过她准备了一堆的东西,让人搬到陆府去。

谢宁倒是想拒绝,他们这些年在云南大力发展工商业,陆川让谢十一开了几间工厂,赚了不少银子。

知道要回京后,谢六他们这群从京城跟来的手下,虽然对自己在云南置下的产业很不舍,但他们更想回京,于是一个不落都回了京城。

陆川就让谢十一把那些产业都出手了,出手产业赚的银钱,足够陆川和谢宁花三辈子了。

但谢宁总是拗不过他娘,谢母总担心她的宁哥儿受苦,现在还要再加上一个小果儿,她恨不得帮他俩把吃穿住行全安置好。

谢宁推却不过,只好带着几车东西回陆府。

他回京没给爹娘孝敬什么好东西,却从侯府带了几车东西走,活像是出嫁的哥儿,过得不好回娘家打秋风。

谢宁觉得自己没给爹娘兄嫂送什么好东西,都是些在云南常见的普通物品,比如产量极少的橡胶轮胎、各类珍贵药材、香水等等。

但这些东西在京城可是稀罕物,行商们从云南的工厂拿货都困难,再运到京城来,数量就更少了,即便是以谢母的身份,也很难买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