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谢宁什么都不懂的时候,陆川可以用他前世看报纸的经验,给谢宁一些提示和规划。但现在报社已经步入正轨,不用他这个门外汉来插手了。
说到这个,谢宁就来气,这个京城周报真不要脸,什么都抄他们的,恨不得连个标点符号都抄了。
大安的话本小说行业发达,除了纸张便宜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发明了标点符号做句读,更多老百姓读书简单了许多。
不过大安的标点符号比较简单,陆川根据前世的标点符号做了点改编,让人读报纸时,更加简单易懂。
标点符号最先用在话本小说中,正是摸索的时候,所以陆川的改编,一点儿也不引人注意,大家自然而然就接受了。
谢宁说:“这京城周报太不要脸了,什么都贴着我们大安周报。”
陆川安抚道:“别生气,别为了这个垃圾报纸生气,我们才是原创,他们就是个抄袭的。”
大安没有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一本书火了之后,就有很多人跟风写,只要不照搬照抄,是没有人会指责的。
话是这么说,可谢宁还是好生气:“他们连载的小说,跟《修仙传》很像,故事背景是一样的,就是换了个主角。”
对此陆川也没什么办法,哪怕是信息发达,有知识保护法的前世,抄袭事件也是层出不穷,屡禁不止,因为有利可图。
陆川写的这本《修仙传》,在整个大安都是独一份的,是开创性的一本小说。
购买大安周报的读者,有大半是冲着《修仙传》来的,《修仙传》的火爆程度,简直出乎了陆川的意料。
现在京城的茶馆,只要设有说书台,基本都会说上一两段《修仙传》的内容。
编写《修仙传》的荣斋先生,本就是茶馆的说书先生,写出来的小说更偏向可以说书。
人家说书先生,拿到报纸都不需要再进行改编,直接就可以说出来,情绪激昂,比看干巴巴的文字好多了。
总之,《修仙传》这本书,是俘获了大安的男女老少。一本爆火的书,难免被人跟风。
只是这次被跟风的方式不太一样,跟大安周报一样,一期期连载,相当于《修仙传》每出一期报纸,里面的内容就会被抄袭一期。
这才是谢宁最恶心的地方。
陆川只好安慰道:“别担心,其实读书人都不喜欢看抄袭盗版的,现在他们才出了两期,大多数读书人还没意识到,等意识到了自然就会抵制京城周报了。”
也只能这样了,现在大安周报的销量下降了些,谢宁在考虑下一期要不要少印刷一些。
“我觉得还是少印一些吧,现在还有几万份报纸积在报社里。”荣斋先生说。
谢宁点头:“没错,我也是这么想的,以后销量上来了,我们可以加印。”
两人商量好这一期的印刷量,荣斋先生便让人去翰墨书局送信。
正好这时报童们陆续卖报回来,以往回来空空的书袋,现在还剩了不少报纸。
大家的心情都不是很好,不光是因为卖的报纸少,挣的钱变少了。更重要的是,他们怕报纸卖不出去,东家亏本就不想做了,那他们这些卖报童就没了去处,又得恢复乞讨流浪了。
他们流浪了这么久,虽然年纪小小的,但见过的世面并不少。
以前见过很多生意好的店铺,因为出现了对家,被对家挤兑,搞得生意做不下去,只能关门倒闭。
其实以大安周报开创性的地位,只要内容质量不拉跨,短时间内是不会被其他报纸给挤兑倒闭的。
而且报社的东家是谢宁,背靠永宁侯府,就算要竞争,对方也不敢使阴招。
这点谢宁还是有自信的。
只是那些报童身处底层,并不懂这些,真情实感地为报社担心,也为自己的前程担忧。
以至于谢宁一来到食间,看到的都是满脸愁容的报童,平时积极吃饭的报童都显得有些消极。
谢宁问道:“这是怎么了?怎么都愁容满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