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啊,被叫去公司帮忙了。”纪轻舟握着笔,随口回答道。
这段时日,充斥在解家气氛也是相当之紧张焦灼。
纪轻舟心想这般大规模的罢工对解家的影响当也是不小的,这几日,解家父子明显比往常忙碌许多,连解予安也时不时地被他父亲带去处理公事。
骆明煊应了声,在书桌旁的安乐椅上坐了下来,捧着茶杯道:“这人忙了一阵突然闲下来还有些不适应,染坊那暂时也关闭了,我正嫌无聊呢,就过来找你们聊聊天。”
纪轻舟抬起视线:“你们泰明祥也关店了?”
“那是必然啊,我们可是百年老店,这种热血时刻,吾等商界中人自然要参与声援了。”
骆明煊正色凛然地说罢,放下茶杯,靠在了安乐椅上感叹:“不关店也没生意,谁在这种时候还买布做衣服啊。”
“这倒是……”纪轻舟缓缓点了点头,心不在焉地看着对方陷入了沉思。
这几日脑子里总思考着解予安的命运,今日看到骆明煊,他又不禁有些操心起对方的人生。
骆明煊被他不动的目光盯得发毛,摸了摸自己的头发问:“这么看着我做什么?我今日发型不像蚯蚓吧?”
纪轻舟倏而笑了笑,语气平缓道:“你说你信哥儿是个文人作家,如今又接手了他父亲的报馆,在文坛很有些名望,而你元哥当年也是出国留过学,年纪轻轻闯荡了一番事业的,你怎么就没学个什么本事?”
“诶,我就不是念书的料子,从小屁股沾着凳子坐不到一刻钟就犯痒。”
骆明煊是个什么话都能接的性子,也不觉得他提起这事来有什么突兀的,就闲聊般地说道:
“信哥儿那是家学传承,他最穷的时候,家里都有个书摊呢,自幼伴着蠹鱼先生长大的人,做了这爬格子的活儿也不足为奇吧?
“至于元哥,你别看他走得不是文人道,他小时候在我们学堂也是个相当有悟性的好学生,最是受先生喜爱,动不动地就要在课上表扬说,‘予安少爷既聪慧且刻苦,你们这顽徒都要向他学习’云云。
“当然了,我也是自小被夸聪明的,但我的聪明不喜用在正道上,俗话说起来,就是那门角落里的诸葛亮,爱带着一帮兄弟出点歪主意整蛊人,嘿嘿。”
“你还挺得意。”纪轻舟嗤笑了声,转而问道:“你就没有什么正经的理想追求,或者今后想做什么事业?”
骆明煊愣了愣:“你突然问得如此高深,我还真不知该如何作答……其实我以前学过画,也跟着我爹做过生意,但都坚持不到几日便放弃了。
“一直以来确实也不知要做个什么事业,反正有我哥在,我无需继承家业,只要有他一口吃的,我也就饿不死。真要说什么理想嘛,我近日倒是有了个想法,便是将那些可恨的日商洋货都干倒!”
聊到这个话题,骆明煊忽然起了劲头,坐起身趴在桌沿,睁大着眼睛注视他道:“说来你准备何时扩大生意,你的衣服既然在沪上畅销,去其他城市开店必然也能大卖。
“不若我先帮你去周边探探市场,像苏杭等地跑一趟也方便,还有南京,那可是官太太云集之地,如何,你考虑考虑?”
纪轻舟固然也想过开分店之事,却还未打算这么快便扩大生意,但听见对方提起某个城市,又想到之前某次在时装店碰上陈颜珠女士时聊起过的南京时装市场的话题。
稍作考虑就扬起了唇道:“好啊,等最近的事情平息,你要是能抽出时间,就帮我去别的城市探探路。”
第139章 急单
六月中旬, 随着几条鼓舞人心的罢免消息在报纸上刊出,这一场声势浩大的罢工运动宣告结束,工人们相继复工, 学生们也逐步复课。
关店罢市数日,对于纪轻舟固然也是有些影响的,但影响并不大,相比金钱上的损失, 还是时间与计划的打乱更叫他头疼些。
毕竟答应顾客的工期不能拖延,秋季系列的样衣也得尽快地打版制作,否则怕是赶不上九月份的上新。
至于创办杂志所需的登记备案工作, 按照他们的责任分配, 是由解良嬉负责去做,而解良嬉又把这项工作交给了解予安,说是对方在警察局有认识的人, 由他去走这流程较为方便。
于是复工的第一天清晨, 纪轻舟起了个大早准备去上班, 解予安也同样起得很早,帮他的家属们去办事。
这日周一, 天气微阴,凉风习习。
衣帽间里, 纪轻舟一边盘算着今日要做的活计, 一边从衣橱里拿出件浅蓝色的衬衣和深灰色的西裤。
正要更换上班装,手指放到睡衣领口的纽扣上时, 他倏而似有所感地抬眸, 随即便在前方的穿衣镜中对上了某人暗中注视的目光。
解予安原本都已拿了套常穿的衬衣与马甲,看见他所取出的蓝色衬衣,又将衣服挂了回去, 在衣橱翻找出一件深蓝色的衬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