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此不敢看观音。”
施玄本要抄写佛经,等他回过神来,纸张上写了另一句话:
我从此不敢看观音。
笔墨浸透了纸张。
第126章 白瓷
休沐去了佛寺拜佛后,郑山辞回到户部再去看了一眼纺织坊,纺织坊目前已经进入正轨了。
“郑大人我让人贴了告示招纺织工人。”贾承望还是要把这件事告知郑山辞。他是做管事的,上头做决定的还是郑山辞,再加上前一个管事贩卖名额来赚钱,所以贾承望在这方面就一再小心。
郑山辞:“招一些技艺精湛的工人。”
贾承望应下来,他手里还拿了九张图纸都是画师花出来的花色给郑山辞选。
郑山辞选了两张出来,一张是水仙,还有一张梅花,这朵梅花的样子让郑山辞不禁也有几分赞叹。
“梅花分两种来绣,一种绣墨梅,全用黑色的线来勾,还有一种就用黑色的线勾枝桠,红色来勾梅,布料都用纯白。”
冬日正是梅花盛开的季节,京城中人爱梅花的坚韧,文官中大多也以梅自诩。岁寒三友,松、竹、梅。
“再让画师画一画竹子,画好后送过来我选后,布料用浅青色的。”
贾承望应下来,郑山辞在制瓷坊也选定了花色,选的如意花纹,可以先随大众卖一点陶瓷,而后慢慢的恢复过来,再再加上新意。
至于印刷坊,郑山辞得到梅淮的笔记后就把笔记交过去,名字就叫榜眼笔记。
今天晌午用膳时,萧高阳跟姜兰礼也交稿了,郑山辞谢过后,承诺把所有的卖出的书分他们两成,不是一次性买断,分成有长久的利益。
“郑兄太客气了,我们这些笔记本来都是搁置的,能印刷出来让别人瞧见还有些羞赧,实在是愧不敢当。”萧高阳说道。
“正是。毕竟以后还有很多的状元榜眼探花,这般让我们出了书,想来张扬得很。”姜兰礼附和说道。
听了姜兰礼的话,萧高阳跟梅淮都收敛了一下眉眼。
郑山辞忙不迭道,“姜兄,萧兄,梅兄你们能帮我就是极好的了,再说三年一次的科考,在全大燕取得前三甲那是相当的了不得,更何况三位兄台都这般年轻俊美,更为难得。”
崔子期摆手,“你们仨够了。”
崔子期还在写他的刑部故事,估计还要有些日子才能把稿子交给郑山辞。崔子期不会写故事,他只是把真实的案子改编了一些,当然有些敏感的消息他还是一笔带过。
郑山辞晌午得了萧高阳跟姜兰礼的笔记去了印刷坊,印刷坊已经把梅淮的笔记印下来了,郑山辞翻看几页心中满意,“找画师再设计封面,这样就可以摆到书架上了。”
于管事心里还是有些忐忑,“郑大人,我们印刷这些笔记能赚到钱么?”
印刷坊目前处于亏空中,这部分印刷笔记的钱还是向户部借的款子。他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在印刷坊没有贪污,只是有些中庸了。
“放心吧,到时候你在书铺的门口立一块牌子就写状元榜眼探花笔记大卖,这几个字,卖书赚的就是读书人的钱。”郑山辞宽慰道。
京城中的读书人多,自打科举可以入仕后,各大家族培养子弟越发细心了,勋贵子弟可以烤荫庇来获得官位,但那一般是虚职或是官职较低的位置,只有有了进士出身在朝中做官才是名正言顺的。有了科举后就打破了世家做官的特权,世家的子弟若是不争气,他们还可以通过跟新晋有出息的进士结为姻亲,达到稳定上层阶级的目的。
变相的说法就是找一个潜力股。
榜下捉婿正是基于此。
能读书人的人大部分都有钱,这前三甲的笔记他们不得不买。要是别人买了看了,自己没有买,没有看,他们半夜里想起来都睡不着。
郑山辞把三个人笔记都都印了五千册,先看看情况再加印。
于管事:“郑大人,这一份笔记定价多少?”
古代的书籍字很少,像是《大学》如果没有注释这些,只有几万字,很短,言简意赅。梅淮的笔记给了三本,郑山辞分为三册。萧高阳有五本,姜兰礼有三本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