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王石头和林婆婆商量。
“不要急,先跟底下人打好关系。”林婆婆说,“多少大人物出事,都是败在小处。”
林婆婆亲自培养出了个出色的儿子,本人也极有成算。
可怜她那惨死的孙女啊……
她老婆子就算是拼了这条老命,也要给孙女儿报仇!
“不要急,我们多寻摸寻摸,把刀磨利,总有机会。”
王石头沉默点头。
打定主意,他就每天耐下心应付蛮族,一边琢磨如何下手。
时间久了,也有人看出了他们的打算。
于是,第一个半夜的敲门声出现了……
他们的队伍逐渐壮大,直至全部联结。
活下来的人,并非胆小。而是都潜伏了下来,伺机反扑。
海参崴人,没有孬人!
有人加入了码头的抗包队,留意往来货物;
有人趁着扫大街,摸索城内兵防;
有人借着上山砍柴,在山里采集出冬的汁液(剧毒);
有人借着收垃圾,记录城中每一户鬼子的情况;
还有手艺好的婶子,混进了大官家里当厨娘……
他们因此改变了策略,打算先毒死一批,再杀一批。
结果,没等他们开始行动,就先等来了亲人的救援!
王石头是在码头旁边的小树林发现的王洋。
他当时是去那儿撒尿,走的远了些。
刚办完事,一抬头,就看到了王洋。对方身上那一身熟悉的装束让他眼睛发热。
“别动!”
被刀指着脖子,王石头却裂开嘴笑了。
“兄弟,你们可来了。”他边笑边流眼泪。“你们咋才来啊!”
………………
此时,救援部队已经在双子山脚下集结完毕。
借着森林的掩护,和海参崴遥遥相对。
几位村长面前,正摆着一张大大的城防图。
正是王石头他们之前辛苦搜集的。
上面详细的记录了每个地方布防的人数和换防时间。
还画出了蛮族在城内的据点。
前文说过,整个海参崴是个葫芦型。
葫芦口冲着双子山,是北门。
整个葫芦身子周边围绕着山脉丘陵,以此为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则是厚厚的城墙。
蛮族在城墙上放了一只百人小队,每日在上面交替巡逻。
此外,还有一个东南门,正对着码头。
码头那边全线靠水,只东面有一片极小的树林。
想摸过去一两个人容易,大部队根本上不去。
想要靠近码头,要么从水上走,要么就得从西、北两个门绕进去。
蛮族直接把城门关了,又在西、北两门各放了50人,自觉已然万无一失。
城内巡逻的人兵力反倒不多,主要就在左中右三条主干道上巡逻。剩下的零散兵力则在码头布防。
大多数的蛮族,平日里都只在城中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