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得闲食饭 静安路1号 5465 字 1个月前

准备去封闭集训前,易慈回家待了两天。爸妈在饭桌上啰嗦了很久让她好好照顾自己,注意身体之类的话,她嗯嗯嗯点头,随即才想起什么,问林以霞:“高考成绩是不是出了?”

林以霞表情立刻变得十分愉悦:“昨天出的。”

易慈看她那样子也猜到了八分:“李均意考得很好吗,考了多少?状元?”

林以霞说:“要过几天才查得到,他的成绩现在被屏蔽了。”她语气实在难掩自豪,“我打电话问了问招生院的熟人,也没跟我明说,但听那个意思,李均意应该是这个。”她伸出几根手指,又往上托了托,“到时候好学校抢着要他,等着看吧。”

懂了。易慈点点头:“天大的好事。”

高考前一两个月上课天天看闲书还能考得这么好……算他厉害。

好消息令人胃口倍增。易慈吃着饭,自己傻乐半天,不知道想起什么,突然又低落了。

犹豫片刻,她问林以霞:“妈,你知不知道什么……心理疏导之类的地方?专业点那种。”

林以霞愣了下:“你要看心理医生?”

易新开立刻放下碗,表情凝重地问:“你最近状态不好吗,训练压力太大了?还是有什么烦恼?”

她连忙摆手:“不是不是,哎呀你们别这么看我!我没事!我就是……算了,你们就当我没说。”她也是头脑发热,怎么会想到问爸妈呢。

那应该去问谁?

谁能帮到他?

她甚至不知道能为他做什么。

加之李均意的态度更是让人捉摸不透。砸过钢琴的第二天就恢复了正常,至少,看起来是那样的。打电话过去问候,轻描淡写地表示他没什么,昨晚喝醉了有点失态而已,他现在好得很,正准备出门去买个小蛋糕吃,他没有任何问题。

易慈也只能陪他装若无其事。

很多事情都还悬而未决时,他们已经无法避免地渐行渐远,有了各自要奔往的前程。

六月底,易慈要开始封闭训练,而李均意报完志愿,说要回一趟李初神父真正的老家,去替他处理一些事

他们在那个夏天去往了不同的地方。

等那一年她结束大赛回来时,李均意已经去新学校报道了。

李均意大一大二那段时间,应该算易慈运动员生涯的黄金上升期。

起初是青年运动会,她以非常微弱的优势拿了冠军。

百米的突破单位是0.01秒,她当时就靠比人家快0.01秒拿了第一名。也就靠着那0.01秒,她变成了省队的正式队员。

接下来就是越来越多、越多越专业的赛事。城市运动会,省田径公开赛,室内田径锦标赛,60米,100米,4×100米……生活的重心全是这些。因为短跑,她还有幸去了很多城市参加比赛,武汉,南京,上海……一站又一站,她不断刷新着自己的成绩。而那一年最终让她崭露头角的是那一年的某次联赛,她差点跑进11秒50的大关。

嗯,仿佛已经看到国家队在朝自己招手了。

跑起来就很难再停下来。

根本停不下来。生活就是训练,比赛,训练,比赛……不断循环,周而复始。

成绩稳定向上,身高也长势喜人。可能是队里的营养师太给力,那一年她长高了五公分。

和李均意的联系没断,偶尔打电话,发短信,说说彼此的近况。一开始话题还多些,可时间长了,电话变得越来越少,发短信的次数也从每天好几次变成一周一两次。最后就变成了重要节日时互相问候,分享彼此的近况。

他们似乎变成了联系得不那么频繁的好朋友。

讲不清楚到底为什么联系少了。好像是因为距离,又好像是因为各自都很忙,也都有了自己的生活轨迹。那是一个无可奈何的阶段,他们没有机会再和以前一样朝夕相处,也无法再密切地参与对方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