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的大人们张口闭口赵先生,小孩儿们则张口闭口山长、院长、小姜师傅,还混杂着跟家业、家旺他们一起喊小叔的,嚷得热热闹闹的。
不过人手还是不够。
沈青越和姜竹商量着年前先这样,等过完年他们再认真找一两个教书先生。
招来了靠谱的先生,他们就把扫盲班和科考班分开。
沈青越给姜竹数:“按开蒙进度,咱们要分甲乙丙班,我想把家旺他们几个单独再弄个班。”
姜竹点头。
沈青越:“开蒙的先生好说,咱们的《幼学童蒙》要印出来了,只要先生有耐心,按着书来教就行,家旺他们几个最好还是找懂大虞科考的先生。”
毕竟那几个孩子是想从童生一直考下去的。
沈青越:“再从镇上县城招几个不嫌远的,凑个十五或者二十人吧。到时候,咱们就扫盲班不收钱,科考班收束€€。”
姜竹:“嗯。”
沈青越:“到时候,赵先生就不专门教哪个班了,咱们再找先生接替他,他就每个班他都教两天,不想教再写写书也行,明年咱们多买点儿书回来。”
姜竹笑:“好。”
沈青越:“要是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就送家旺他们去县里的书院学。就是咱们书院听上去丢人了点儿。”
沈青越话音刚落,马上又给自己找好了开脱的说辞:“没关系,咱们书院专注开蒙教育和深层深造,中间的不是本院教学重点。”
姜竹笑得更深了,“那县里那些人,大概就不会送孩子来开蒙了。”
“也是……”
毕竟这年代没有义务教育,只要是读书的,九成甚至九成九就是为了科考。
人家是实在考不中才会退而求其次,考虑其他谋生手段,当吏员,当教书先生,或者去当个账房之类的。
不像他们,开蒙就真是为了扫盲,为了实用和生活。
姜竹:“不然我们就找张叔阳帮忙吧。”
“嗯?”
姜竹:“他不是有门路到处卖书吗,咱们找他帮忙买书,再从海康或者别处请些好点儿的先生。”
沈青越挑眉,“呦呦呦,今天小醋缸怎么变味道了?”
他凑过来拉着姜竹领子,“让我闻闻,是不是又背着我偷偷藏糖了?”
姜竹被他蹭得直痒,忍笑道:“海康不是读书人多嘛。”
沈青越沉吟一声:“是这个道理。”
海康县遍地读书人,那读书人就不值钱了。
在海康随便哪个书院挖个先生,应该比从宝峰挖性价比高啊。
“聪明!”他拍拍姜竹,刚想夸几句,瞧见姜竹竟然笑得眼睛亮晶晶的。
他盯着姜竹看了一会儿,笑问:“当院长好玩吧?”
姜竹:“啊?”
沈青越:“你现在对书院可比我上心多了,现在咱们家的家庭地位得重新排名了,书院已经要排到追风前面了,姜山长……”
他挺直了腰,一本正经道:“采访你一下,当书院的山长好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