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姜竹听得都要听不下去了。
狗屁。
明明是他家先修梯田,姜树后去的县衙。
姜树沐休也不怎么回家,四伯、四伯母抱怨好几回了。
张嘴就瞎说,也不怕人家真去查露了馅了。
走到书院,姜竹实在受不了他了,自己主动去和那名文吏搭话:“就是普通的书院,现在还只有两间屋子,有先生,有学生,有个地方上课,别的都还没建好。”
文吏心想,你们不是就给村里的小孩开蒙上课吗,还要建什么?然后就看到了他们贴在墙上的规划图。
文吏:“……”
姜竹按图认真地给他介绍哪还没盖,哪儿还没修,以后哪里会慢慢盖起什么。
文吏:“……”
他满脑子都是要是按这图上画的盖,那你们这儿就要变成宝峰县最大的书院了!
文吏:“你们书院只授课开蒙?”
姜竹点头。
文吏:“只教村中这些小孩儿读书识字?”
姜竹:“嗯。”
他想了想,严谨地补充道:“也有几个隔壁村的小孩。”
文吏:“……”
只开蒙,教村里几个小孩儿识字,盖这么大书院?是不是有病?
还琴室、画室、射院,宝峰县哪个书院也没这些!
他心情复杂地先记了讲堂两间,然后仔细一看,好家伙,“这是……明瓦吗?”
姜竹:“对,用明瓦屋子里亮一点儿,冬天冷了关上门窗也能看清书。”
文吏又无语了。
别说县内的书院,他们县衙都没用上明瓦啊!
据他所知,就韶家捐钱盖的清潭寺大殿才用上了明瓦的窗户。
一个村里的蒙学班,用明瓦?
你们是有钱没地方花了吧?
他憋着一肚子腹诽点点头,跟着姜竹看他们的藏书。
因为先前只有一个先生,他们暂时只用一间讲堂上课,空着的这间暂时当藏书室用了。
姜竹还给做了书架。
虽然他们现在的藏书都不够摆满两排的。
文吏本想记个“藏书几册”就算了,视线忽然发现了摆在最前面的那本书上有一行小字“四海书院批本三”。
“???”他停下走过去,“这是?”
“这个好像是放乱了。”姜竹看看,应该是前几天江修文来看书,看完了没摆回原本的位置。
检查呢,要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