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脸上也露出一个微笑,缓声道:“有劳大师费心。”
楼家自从搬过来后,每月都会来上香,每年也会捐不少的香火,如果有功德碑,那楼家肯定排第一。再加上主持对茶也有几分研究,楼家每年供应这庙许多茶叶,要想主持态度不好那是不可能的。
奶奶和主持说话的时候,楼淮和陈颜洛两个小辈自然没有插话的份,坐在下首的椅子上,对着满桌精致的茶点安安静静地喝茶。
小和尚站在他们一旁陪客,也不说话,只是安安静静地站着,气氛一时间有些肃穆。
好在都是大家出来的孩子,又都是从小喝茶喝到大的,这种安静的氛围恰好遂了楼淮的心。
楼淮便把心思都放在了品茶上面,整个口腔都浸润在茶水的醇厚中。
泡茶之道,茶好,水好,壶好,技术好,心态也要好,种种加起来,才会是臻于完美的茶水。
此中,茶和水是关键。
楼淮细细品着那梅间雪泡的茶,嘴角露出了淡淡的微笑,鼻尖嗅着茶香和香火混合起来的奇异气息,耳边是有节奏的木鱼声,心中澄澈透亮,恍惚间身入一个玄妙的地界,无我无他。
而陈颜洛虽然也在规规矩矩地喝茶,手里拿的还是他们家的茶器,但却始终神思恍惚,眼神虚虚地看着对面,似乎在看那个小和尚,又似乎没看他,不知道在想什么。
楼淮顺着陈颜洛的眼神看过去,小和尚安详而地站在那里,面上不卑不亢,没有喜怒之色,双手合十,竟有几分大师的样子。
奶奶也正好看过去,低声问了几句什么,便听主持介绍道:“这是我故人之子,从小身体弱,后来生了一场大病,每天来佛前烧香许愿,侥幸死里逃生,反倒把功名利禄看得淡了,索性去年出了家。”
主持又招手叫小和尚过来,介绍道:“他虽然年纪小,但却很聪明,对经文理解得透,记得也快,文化课也好。我准备过几年送他去大的庙里,不要被我们这个小地方耽误了。”
静静听完主持的话,小和尚躬身施了个礼,低声道:“师父谬赞了。”
奶奶微笑着,一脸赞许地点点头,问道:“敢问小师父怎么称呼?”
小和尚身子伏得更低,低声道:“小僧法号觉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