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7页

gs牢牢地遵守这点,不论运动员国籍。

裁判可能会偏私,gs不会。

故而,将扣分放浅,ai层面确实会执行得比较到位。

但丛澜没有说的一点是,4lo确实分数上来了,但4lo、4f、4lz不应当同分。

哪怕是4f和4lz,后者是一个非常扭曲的跳跃,对右脚的磨损会稍高一些,它的起跳与弧线进入的方向相反,等于整个人是拧巴着起跳的,难度自然比前者高。

而且花滑这边大多都是男单错f,女单错lz,研究表明这俩跳跃跟运动员的骨盆构造有关,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

isu承认4lo的难度,丛澜很高兴。

但它开始模糊这三个跳跃,让丛澜觉得“啊还是熟悉的你”。

真心承认4lo的难度,怎么没有人来问她呢?

记者媒体们还会问问四周跳的种类区别细节在哪里,难度区分的依据是什么,你练出来的顺序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现在的赛场上跳跃种类的分布为什么会这样……

最有权限,也最方便找到运动员询问的isu,反而从来没问过丛澜这些问题。

并不是,他们能够自丛澜的采访里得到依据。

因为技术的剖析是严谨的,身为制定规则的最高组织,isu应当有严格的数据采集与分析,而非看了采访听了某些运动员的个人主观感受,从而制定新规则。

在以前,isu给出不提高4lo分值的理由,就是他们无法以运动员的主观感受,来不公正不严谨地判定跳跃难度。

现在他们倒是可以根据采访里的“感受”,做这事啦?

不然4lo的bv调整怎么来的?

又怎么就认定三个四周跳的难度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