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好一点的在于,因为gs被带过去了,很多数据处理都由它来进行,报告的话到时候会出很多,于谨不用一个个去抠视频动作,这方面省了不少的精力。
再就是裁判打分,也是直接对接到了gs里的,到时候会顺着报告出裁判组行为分析。
于谨:“要么说科技解放生命呢,太快乐了!”
丁教练纠正:“那是科技解放劳动力,不是生命。”
于谨:“都一样都一样。”
全数据的话就是丛澜他们几人加上与中国冰协合作的少数运动员,其余的参赛者数据就只能从现场的布设以及isu官方转播视频里得到了。
于谨伸了个懒腰:“最麻烦还是新规则,我发现它就有点针对我们的系统。”
丁教练泡了杯枸杞:“怎么说?”
于谨:“你看啊,规则改了许多,执行力度参差不齐,虽然这点儿也跟以前类似吧,但这样的话,sg的数据结论与实际的成绩,是对不上的。还可能由于不同的比赛、裁判不同的评分尺度,导致新规则越来越乱,我们的人知道是因为主观性嘛?但机器不知道啊!”
gs开始冗余,然后出现问题,最后对这个新规则的预测变得一点都不准。
在严格执行技术手册的条款以外,gs也会对即将或正在进行的比赛做模拟,预估参赛选手的成绩。
算是一个同赛事选手不参与的队内模拟考吧!
只要数据量足够,像是跳跃的稳定性成功率得分区间等等,都是可以模拟出来的,那么竞争对手的大概成绩与排名,就能出个名单了。
也不是图这个名单的正确性,主要是想给队内的孩子估一估分数和排名,让没有比赛的人提前演练,训练场当做模拟场。
把isu的赛事当做高考的话,那这就是一模二模三模了,与外校单方面联考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