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娜·维斯里娃对丛澜再有信心, 也不可能忽略赛场风险因素,给她搞这么极端的配置。
“比赛的两个节目里,技术动作的个数是固定的,要求上也很死板,比如哪个旋转要转多少圈、什么时候可以换足、接续步里不能有大于一周的小跳等等。但其实编舞的时候,一首曲子或许抛却了这些规定,才能有更契合它的编排。”
如果这是冰演,那么丛澜可以自由自在地去放技术动作。就像她塞到《霞光》里的4t3a,这个连续跳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出现在赛场上,但你能说这个跳跃是不难不美的吗?
为了放置这12个技术动作,丛澜和编舞师舍弃了很多,你争我抢了很多,最后才有这样的一个编排。
幸好,大家都很喜欢。
“教练也不赞成,我最初的构想里跳跃要更大胆一些,但大家也知道对比赛来说就不合格了,所以我坚持做了这样的一版,也在这场b级赛上做了大胆的尝试。”丛澜道。
她不只是想放四周,还想有43连跳,且是安排在最后编排步伐(燕式)那个位置的,多适合啊!可惜不行。
媒体:“是不是理解为,这不是最终的版本?”
丛澜没有否认:“赛季中什么都有可能发生,我也一直在找最好的。也许会这样继续下去,毕竟这次没有太大的问题嘛!也许下一场比赛就换了,说不定呢!”
这个话题到最后,丛澜想了想,说道:“有机会的话,在我的冰演上或者其他地方,我想排一场真正的、我个人的《荣耀》。”
到那个时候,不会受限于12个动作,也不会受限于躬身转八圈后接贝尔曼才能提级的条件,更不会有接续步里单足和转体步伐的个数与种类的限制。
自由会导向真诚,丛澜希望有这样的一天,能够给她这么一个机会。
对于这场赛后采访,冰迷们从中发现了很多东西。
【我就说奶奶的编舞虽然魔鬼但也不至于把4s放在最后这么魔鬼,大鹅男单那谁不也是她的编舞吗,就挺正常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