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仅十岁的苏子晴便靠画春宫画为兄妹俩赚取银两,两人十分有骨气的不愿依赖沈家人资助,太多的人情债他们支付不起,宁可自食其力,开创另一番局面。
沈家银子多令人眼红,招来不少豺狼环伺,很多人都想分一杯羹或吃掉沈家,再加上沈家自家人内斗,耗损得厉害,日子真是一日不如一日了。
虽然沈家家主仍是沈若秋的兄长,苏子晴的亲舅,可是庶出的兄弟却不在少数,他们拧成一股绳和嫡出兄弟斗,面对内忧外患,沈若明、沈若冬也有些吃力,仅能勉强支撑。
人在人情在,人亡人情亡,沈若秋死后沈家就和京城的诚意伯府搭不上线,为了妹妹的嫁妆大闹一场后,苏老夫人更不待见沈家人,自然也不会对这亲家多加照顾。
张静芸入府后,苏沈两家便形同陌路,苏子晴兄妹更加孤立无援,只能自立自强。
在落款处写上草书“唐十二少”四字,接着盖上印章。
身为女子生活在世间多有限制,很多事是不被允许的,例如卖画,尤其是春宫画,那肯定会被浸猪笼,要不就是送往家庙修行,一年半载后香消玉殒,从此这个污点消失,不累及家人,所以苏子晴才用了别名,不以真名示人。
“啊!累死了,画春宫画太伤神了。”
她知道画春宫画不是正途,但她停不下来呀!多少人等着唐十二少的春宫画,她画一幅由最初的百两银到如今的千两金,实为暴利。
苏子晴也知物以稀为贵的道理,所以她一个月最多画三幅春宫画,再说了,她要遮遮掩掩避人耳目,作画着实艰难,一个月三幅也是极限了。
看着已接近完工,只需上色的春宫画,画得有些久的她感觉视线不明,她闭了闭眼再睁开,心中有些许的唏嘘,一般郁气油然而生,徘徊在胸口始终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