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古寺慈云寺香火鼎盛,主殿供奉着观音大士,偏殿一隅是送子娘娘,香客络绎不绝,尤其是每逢初一、十五,往来的香客更是多不胜数,香烟徐徐,缭绕三尺。
寺庙门口有棵长了树疙瘩的老杨树,树龄有好几百年了,树干粗得有几人环抱,树荫宽如伞,老杨树下摆了几个卖凉水和小吃的摊子,也有人几篓水果往地上一放便叫卖起来了。
老树头的凹洞处有张竹编小榻,它既不是桌子也不是平铺在地,而是用两条细竹条编成的吊绳吊起,绳头各有个吊钩,一边一个在枝干钩牢,犹如吊床般的竹榻还放上几个竹篮子。
引人注目的是竹篮子是穿上衣服的,裁得方方的四角方巾绣上了柳条和桃花缠着篮筐,叫人看出那是个篮子却瞧不见褪了色的竹子,提把上还用方巾紮出仿真的海棠花,风儿轻轻一吹,花瓣儿似乎跟着一动。
「……那是在卖什么?看起来挺有趣的。」
「好像是帕子,远远看去像朵花……」
「要不要过去瞧瞧?」
「这……街坊邻居的,去瞧上几眼也好。」
说人闲话者到处都有,只要有人就一定有家长里短,几个来上香的妇人聚在一块,不三姑六婆一番实在心里难受呀!
禁不起好奇心,再加上一发现好东西就两眼发亮,两名妇人迫不及待的赶上前,抢着卡个位置。
「周婆婆瞅瞅,这喜雀登梅绣得可好,你家喜妹快说亲了吧,买条帕子添妆。」蒲恩静笑得不卑不亢,眼神清澈得宛如山前湖水,映出满山的湖色山光。
她说话慢,动作也慢,慢条斯理的拿起一方月牙白帕子,不是上等的布料,摸起来有些粗糙,但是帕面一摊开,半幅喜雀登梅绣在左上边,右下角是细腻的水纹,有种岁月静好的宁谧。
送人自用两相宜,这图有喜讯到的含意。
「哎呀,真好看!跟真的没两样,这喜鹊活灵活现的模样像随时要从帕子里飞出来似的。」手真巧呀!把花朵儿都绣活了,真不知这是怎么绣的,浓淡明暗配得恰到好处。
「陈大娘,这块枕套绣上榴开百子图,意喻着多子多孙,二强哥刚娶杏花嫂不久,要不拿一块回去垫垫枕头,让你年头年尾抱两孙。」古人的生育力呀,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