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页

财妻嫁临 寄秋 1755 字 1个月前

“你不去京城?”周氏哄拍着小儿子的背,睡着了就不饿了,她是这么想的。

“不去,我准备往有大山的北边去。”山里有很多山货,只要肯用心就不怕会饿死。

李景儿之前住的卧龙村附近也有山林,但山不高,野生的飞禽走兽少得可怜,大多被村里的小孩闲来用弹弓打、设陷阱给捉得差不多了,她想弄只山鸡祭祭牙口也找不到。

靠山的地方不用担心没粮食,满山遍野都是食材,山够高、够大便会有水,有了水便于植物生长,长草了动物便会来吃,循环的食物链因此产生。

以她的情形少与人往来为佳,认识的人太多,难保有一天遇上个得道高僧,一眼看出她的来历。

天下事无奇不有,只有想不到,没有不可能,要不然她也不会从二十一世纪的李双景变成为人母的李景儿。

“为什么不去京城,那是个可以赚大钱的地方。”仿佛看见银子滚滚而来的周氏笑得两眼发光。

“我现在只求安稳,孩子还小。”喂完奶,李景儿拢好衣襟,让女儿靠向肩头,轻拍她的背。

看了一眼长得不算白胖但讨喜的小女娃,周氏再看看自己快满十岁的女儿,心有戚戚焉的叹了一口气。“都是儿女债,我这两个不知养不养得大,之前没了一个……”

之前那个孩子养到七、八岁得病而亡,所以她特别在意还活着的这两个,为了他们从家乡走出来,看能不能博个前程,一辈子种田哪有什么出息,只能靠天吃饭。

一提到孩子,身为母亲的感触良多,一群难民随地而坐,每个人脸上都少了笑容,李景儿见状把怀中的女儿搂得更紧,和几户和善的人家坐得更近些。

背靠树,竹篓夹在两腿间,她呼吸平稳的睡去。

隔日,她刻意睡得晚一点,和前往京城的难民分两头走,她知道往京城走沿途会有人设粥棚供食,但她不是乞丐,不食嗟来食,她习惯靠自己,用双手打拼出将来的路。

于是,她把女儿改背在胸前,后背是竹篓,棉被一卷,?紧,往肩头处横放。

只是,这个孩子是谁?

一名三、四岁,穿着改小旧衣物的小姑娘拉着李景儿裙摆,满眼泪珠儿,不晓得哭了多久,放眼望去,四周的难民走得差不多了,只剩下数十名老弱的人在后头慢慢走。

“你爹娘呢?”

眼睛红得像小白兔的小姑娘抽噎的抹着泪。“我娘不是我娘,我爹不要我了,他们说我是赔钱货。”

啊!是被丢弃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