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有看头的是石碑方圆一里内,围满了人潮,甚至有人在此搭了帐蓬,看来有长期奋斗的打算,所以四处传来野炊的香味也不足为奇了。还有一些小贩穿梭期间,吆喝着东西叫卖。不知情的人外地人还道此县风俗特异,市集居然是在山上。
买来一包炒栗子,弄潮慢条斯理地跟着管又寒接近那块此时身价百倍的石碑。
石碑上也只有几个快被风化掉的字,看得出来是写着:管鸣峰,为万林县之巅。
弄潮百分之百肯定这几个字并不是童笑生留下来的,以那种风化的程度,不是唐朝,也会是宋朝年间,几百年下来才会有如此破败的成绩。
左看右看、上看下看,这块石子实在没有理由会是童笑生指定的第一道谜题,真是没半点引人注目的地方,会有什么解释才是怪事。要弄潮猜,她宁愿相信是那老顽童的另一项捉弄,没有其它特别的指示。
特地看向管又寒,但他依然一脸的无波无绪,不过,眉宇间却略显阴沉。
“怎么了?”她轻扯他衣袖问着。
“没事,咱们下山。”
看来他们的思想一致,都觉得没有什么好看的。弄潮点头,一手紧紧抓住他衣袖,虽说人潮已少了许多,但是这片山顶至少仍有二、三千人在此观望不去;要是她不抓紧一点,只怕稍稍不注意,他们就各分东西了。尤其天色昏暗,很容易跌跤的。
在踉跄了一下后,管又寒终于稍稍撇去世俗规范那一套,伸出手牢牢地扶住她肩头,也领头寻着平坦的地面走。弄潮开心地剥着炒栗子,直要他吃。但看来管又寒是不吃零嘴的,她逗了他好久,他都不可开口,只好无趣地往自己樱桃小口丢去。
“好个厚颜的女人,简直丢尽咱们女人的脸。”一声冷冷不屑的批评,刺耳地由右方传来,声音是刻意拔高的老母鸡下蛋声。尖刻得很------嗯---------创意。
弄潮俏脸别了过去,可不知道原来来此看大石碑的人也会有特别的兴致去看他人谈情说爱,真是不礼貌,还敢大放厥词呢!
那是一票穿着像粽子似的紧密的女人,约莫二十到四时出头的年纪都有,本相是不恶的,但一丝不挂的高髻,灰沉色调的服饰,以及被浆过似的表情面孔,实在只有“刻板”两字足以形容之。十来人,每味女子皆有佩剑,看来生活不是很宽裕,脸上净是风霜残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