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人呀,那个人。
让她尝到了什麽是牵念,让她清楚明白了,不是轻易说了声「分手」,挥手拜拜,就让能一切事过境迁。
爱情没有那麽简单,她知道了。
可这又能怎麽办呢?虽然思念日甚,但是……
她还是要飞翔。
这是一个不公开的小型座谈会,由西安当地大学临时决定举办的。
与会者是十个来自世界各国的汉学教授,而一旁五六个身为考古学家的学者们,只是受邀来旁听,并不参与讨论。
座谈会的名称是「千秋笔,月旦评,从十三经谈儒家正宗」。
在前几分钟的客气寒暄与久仰声之后,炮火很快轰隆隆起来。起因是儒家第一号人物、凛然而不可侵的孔圣人实在太被抬举了,於是有人就不爽啦——
「好,既然你们尊称孔子是孔圣人,圣人不是不会犯错的吗?那麽我请问你,为什麽他要在《春秋》里写「夏,五月,郑伯克段於鄢」?!如果不是他没有常识,那就是他习惯歪曲历史!郑庄公可是个「公」,不是「伯」,写历史的人就要忠於历史,不能掺入个人好恶加以胡乱删改!」一个历史学教授痛心疾首的说著。
「哎,这其实也不是什麽大问题啦,孔圣人重视教化不重历史,人各有所好嘛。比较重要的是,身为一个圣人,把好好的一本《春秋》写得这麽乏味可以吗?还给宋代的王安石评了句「断烂朝报」,也真是贻笑啦。」
这位经学专家一辈子都在研究孟子,对於孔圣人成为这次会议被炮轰的对象,没有任何意见。
「请问什麽叫「断烂朝报」?」罗蓝悄悄扯了下马迪斯教授的衣袖问著。
「泛指没有意义的流水帐记录。」马迪斯教授听得津津有味,很快回答完她后,又专注的去听这场学术吵架。
「一个失败政客讲的话有什麽好放在心上的?还有,孟教授,请您不要笑得这麽幸灾乐祸。别忘了《孟子》是最后一部被列入十三经的经书,苦苦等到宋朝时才被朱熹给拱进去。但可惜好景不常,没多久就被明朝的朱元璋拖出孔庙,还把《孟子》这本书给禁了。真是成也朱家、败也朱家。您现在对朱教授嗤笑成这样,莫非还在怀恨那件事?」
「等等,请不要转移话题,我们要讨论的是《春秋》对后世的影响不是吗?请大家听我说,对於孔圣人会那麽说的用意,《公羊传》与《谷梁传》里都有详尽的微言大义解释,这是很明白的事。当然,你们要是觉得那两本读起来太无聊,那麽就读《左传》吧,定能满足各位的视觉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