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小玉心想,这崔雅儿也有心,怕是喜欢这表哥,却又不好开口,所以换个手法——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跟表哥说清楚时,是一个下午,表哥再手把手教她,又是一个下午,日久生情,还不容易吗,崔家只怕也是乐见其成,所以也没阻止。
至于自己,心情渐渐有所转变。
一来,郑氏日子有寄托,精神渐好,为了母亲着想,她反而希望他最好能十天就来一次,六七天来一次更好,郑氏这几个月都在录谱,气色真的比以前好很多。
二来,李益有个美貌年轻的爱慕者崔小姐,包括整个崔家都想跟他亲上加亲,把前因后果串起来后,霍小玉更不想赶了,这人不来录谱,崔小姐如何找理由跟他见面,如何日久生情?
最主要的是,七月二十过了。
她一直记得,李益是七月二十搬进古寺巷,两人恩爱过后,他在三尺素绢上给她写了诗,说,永不负她。
他是世家公子,又是读书人,自然有一点傲气,而她,一面自惭形秽,一面又感谢他不嫌弃自己,起居饮食都由她亲手打理。
他对她不算和颜悦色,但大抵一般男子都是这样对待女子,她甚至想,那是因为他把自己当妻子,没把她当供养自己生活的女人,说话才如此,他有时凶她,她反而踏实。
他一直很努力读书,连过拔萃科,书隽科,这不是运气好,是老天有眼。
李益回云州洛县之前,信誓旦旦一定会回来提亲,给她婚礼,给她名分,他要用大红花轿迎她入李家大门。
霍小玉以为自己可以是第二个赵喜娘——
现在想来这样也好,李家是什么地方,花姐儿进了门,只怕不用一年就被找藉口休了,若是到时已经生下孩子,又从此见不着面,岂不是更心痛。
二十岁的七月二十已经过了。
他们虽然还是相遇,但仅止于相遇。
她欢迎他来古寺巷,欢迎他来陪陪母亲——她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把他当一般人,有礼对待,有礼交谈。
母亲跟鲍姑姑都不止一次问她,「李少爷这么好的人,你还不喜欢,难不成你想嫁给小王爷?」
小王爷很中意她,曾想收她为府中良人——霍小玉是直到事情黄了,才知道母亲收了人家聘礼,那日晚上跟母亲约法三章,她的婚事自己作主,若以后背着她订婚约,她就出家,当下把头发剪去六寸长,吓得母亲只有点头的分。
这件事情都过去两年了,真没想过还会再听见小王爷的名字,都不知道该怎么跟她们说,她十八岁不想嫁的人,二十岁也不会想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