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页

而现在进门的原宜之,让她更不满意。

谢母意兴阑珊地躺下,道:“说那么多大道理我也不懂,其实你要外放,最根本还是想从娘身边逃走吧?受不了娘了?觉得娘无理取闹?可我哪一点不是为了你好?我这都是为谁辛苦为谁忙啊?”

说着说着,谢母流下了泪。

“娘。”谢雍也无语,他离开京城出外为官,也确实有离开谢母一段时间的意思,他真觉得母亲的心态不对,再这样朝夕相处下去,对谁都没好处。

百善孝为先,他不能与母亲争执,不能与母亲吵闹,不然就可能会被言官弹劾不孝、忤逆,严重者更可能丢官去职,所以他只能选择与母亲分隔开一段时间。

而如果因为他离京外放,皇帝玄昱就忘记了他,再也不把他调回中枢,那他也没什么好抱怨的,这样的皇帝也不值得他为之呕心沥血了。

谢母挥了挥手,“走吧,走吧,别让我看了心烦。”

谢雍知道母亲此时有点受打击,便站起身行礼后转身离开,身后却传来谢母越发厌倦的声音:“都说养儿好,养儿能防老,可是都看看养儿子有什么用?养大了就成了别的女人的了,哪个心里还有娘啊……”

谢雍捏了捏拳头,脚步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疾步离去了。

原宜之对于谢雍要外放的消息也是大吃一惊。

她比谢母懂得的多,也以为谢雍会一直做京官,然后稳稳当当地升入内阁成为宰相呢。

未出嫁以前,她听四弟原平之提过,似乎谢雍与她的兄长原修之的政见并不合,那么以后谢雍为右相,原修之为左相,左右相政见不合,皇帝就便于玩权力制衡,利于皇权稳固,皇帝也不用担心谢府与原府的联姻而造成不利影响。

不管怎么说,她都没想到谢雍会离京异地为官。

不过,如果能够离开京城谢府,暂时离开谢母,对于刚嫁入谢府的她来说,还是好处居多吧?

在谢雍提过可能外放的三天之后,宫中的圣圣旨下来口,谢雍平级调至都察院任左副都御史,正三品,兼任两淮巡盐御史,即刻赴任。

御史是书官,负责监察百官,是皇帝的风纪耳目,有风闱弹劾之权,却没什么办案实权。但是皇帝给了谢雍尚方宝剑,遇到不法之事有先斩后奏之权,同时又给了他两淮军事调动的虎印,过急事、难事、大事可以调动两淮驻军。

显然,皇帝下决心要肃清盐政了。

谢雍知道前期调查盐务的是他的三舅子原治之,提出如何治理改善盐政的也是原治之,但是皇帝显然不想再让原治之继续深入治理下去了,换人,换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