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族势力是当今社会的基石,政治也不过是家族本位延伸而来,皇族不过是天下最顶赫、最尊贵的一个家族而已。
所以,家谱修订无论对于哪个家族而言,都是非常庄重严肃的事。
家谱一般分为两种形式。
一种是悬挂于祠堂正厅的家谱图,以树干形式逐代延伸,这是简易家谱,为了节省谱图的字数与面积,往往在这种家谱上只罗列家族的男性成员。
例如父亲名下是三子,有女儿也不写:三子之下分别延伸出各自的枝干,仍然只记录孙男,孙女依旧不写,如果某一子只有女儿没有儿子,那么此子一脉等于就此绝了香火。
这种简易家谱,有的会在丈夫的名下注明「配某某氏,生子几人」,这当然就是原配正室了,能登录到家谱上的女人,才是身分尊贵的正妻。某某氏名下如果有三个儿子,但丈夫名下总共却有五个儿子,那另外两个「生母身分不明」的自然就是庶子。
嫡庶之别,在此最是清晰刺目。
庶子的生母,大多数是连姓氏都不会留下的无名氏。
庶子,在家谱里,从来都是只有亲爹和嫡母,没有亲娘的。
另外一种家谱,则是定集成册的书册式家谱。
这种家谱就比较详细了,除了儿子们,无论嫡女还是庶女都会被记录下来,连儿女的生辰八字也会记录详细,同时也会附上各子女的生母是某某氏。
而男丁死后,一生的主要功名、功绩也会被简短记录下来。比如某某子二十岁中举人,三十二岁中进士,之后历任什么官,多少岁告老还乡,这一生的大概轨迹都会被记录下来。
对于男丁而言,有两次为他们修订家谱的机会。第一次是他出生后,确认能活下来,便开祠章拜祖宗,把此子的名字正式增添到家谱上,表示家族添丁了。第二次是他死后,记录他的祭日,以及总结他一生的功过。
而费明德的这次家谱修订,属于这两种机会之外的特殊情况,很容易被家族成员刁难苛刻。
二叔费忠良自然是千不甘万不愿,如果费明德被寄名到费郑氏名下,就具备了嫡子的所有权利,包括继承他父亲所有的家产,那费忠良的一切打算不就白费了吗?
费忠良原本想闹点事,可是他一看见列席修订家谱的来宾,就傻眼了。
官员之中,高至扬州柬刺史、会稽郡太守,下至余姚县令、县丞,居然无一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