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页

次日,送葬队伍返回京城,只留下孝子萧正晗和萧正昭为纪王妃再守灵七日。

梅贵妃信守承诺,在董琰回府之后,次日立即派人上门求亲,董琰与萧维钦的婚事虽然急促,也就这样有条不紊地进行起来了。

这其中还出了一点小小的波澜,太子不知道哪根筋不对,居然开口替纪王和董琰说媒,听说太子是这么传达给皇帝的:皇帝老爹,你不要乱点鸳鸯谱,六弟和他的小姨子感情很好,人家都两情相悦了,你突然要把董家二小姐指给九弟,这不是胡闹吗?棒打鸳鸯不说,以后六弟和九弟的关系还能好到哪里去?这不是替他们兄弟制造矛盾吗?

皇帝很震惊,他不是怕自己乱点鸳鸯谱,他是怕纪王已经和董琰有了私情,若真是如此,皇帝又把董琰指给老九萧维钦,那他这个当爹的,不是反而害了自己的儿子吗?

为此,文宣帝有些生气,董从益好歹还是礼部尚书呢,他的小女儿怎么如此不守妇道呢?

但是呢,皇帝毕竟是皇帝,而且文宣帝还真的算是个英明有为的皇帝,所以他虽然很恼火,最后还是恢复了理智,毕竟这种事情太敏感了,不能只听太子的一面之词,他又派人去问了老六和董琰这两个当事人,也询问了梅贵妃和老九的意见。

还好,除了特地跳出来捣乱的太子之外,其他几人都否认了太子的说法。

在这种情形之下,哪怕萧维泽心里真有点意思,为了维护董琰的闺誉,他也只能立场坚定地否认自己和小姨子之间的暧昧。

而梅贵妃和萧维钦都认为董琰是良配,并不想让这桩婚事付诸流水。

几方努力之下,再加上文宣帝急着藉喜事冲冲董琬病死的晦气,董琰和萧维钦的婚事才得以顺利进展下去。

腊月二十六,九王爷萧维钦和礼部尚书府的二小姐董琰如期大婚。

混官场的人多数都是聪明人,就算是有几个不知变通的老古板,此时也在别人的提点下,明白这场婚礼是皇帝求吉祥的大喜事,用以冲淡纪王妃病逝的悲伤气氛,所以,能来参加婚礼的官员都亲自参加了,礼物比平时更重,吉祥话更是说个没完。

九王府还因此小小发了点财,算是意外收获了。

九王府,洞房。

九王府虽然是郡王府,但是因为萧维钦很受文宣帝的喜爱,所以王府实际占地面积和亲王府相同,只不过建筑规格比亲王府略低一级,所有饰物也都按照郡王规制来摆设。

时值寒冬腊月,屋外冷冽,洞房之内却暖意融融,龙凤喜烛在正堂的长案上静静燃烧,映照着窗子上的大红囍字也格外喜气盈盈。

此时夜已渐深,洞房内的闲杂人等都已退散,只剩下新婚的小夫妻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