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白,奶娘。”她蹙着眉,试图想牵出一个笑,抚平眉问的深锁,却矛盾的彷佛是一种对命运的抗拒,又似无可奈何。

也只能这样了。

指腹的婚誓,命中违悖于她意志与无力回绝的注定,造就了她和姚府这份情和牵连。也许,这就是她命运的注定;地老天荒,也大概就是如此了吧?现实难堪;致使她们落魄至此而不得不前去投靠,但毕竟,她跟姚家还是有着这一层的关系也是她情归的命运吧?

“你明白就好。”奶娘咧开嘴笑起来。这一路她见殷莫愁神色不定郁郁寡欢,一直很担心,就怕她胡思乱想,想不开。

像是要让她放心似的,殷莫愁微扯嘴角,回奶娘一个微笑。随即敛容,露出一丝哀愁,说:“对不起,奶娘,没能让你享清福,还连累了你。这一路,辛苦你了。”奶娘有个女儿嫁到京城外不远的县城,一直要接她回去奉养,但奶娘始终放心不下她。

“快别这么说!”奶娘摇头。鼻头一酸,泪水涌出了眼眶。却为殷莫愁感到心疼。“我的事不打紧,倒是小姐你,才叫奶娘感到心疼不舍。人家哪家的千金小姐会像你这样,吃这么些苦头,就你命苦。我明明托了人上京通报姚大人,也不知道哪里出了差错,一直没消没息。唉!若是老爷还在就好了!”说到后头,不禁唏嘘起来,眼泪鼻水和成一团。

“奶娘!”殷莫愁低声想安慰。

奶娘的唏嘘不无牵痛她的心,引起她的感伤。但是又能如何?不管过去如何辉煌,现在的她,仅是一个举目无亲的孤儿──一切都结束了。

她父亲原为皇朝翰林大学士,饱览群书,气质雍华。她身为翰林学士独生之女,出身书香世家,加以其父并不因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是以从小便饱读诗书,养成了诗人的气质,个性里带着诗人的灵性。在别家千金闺秀忙习针黹刺绣等等的女红手艺,她却在灯下书读得倦了之时,夜半独上层楼,或者临风吹叹。或者对月长吁,总有一些旁人眼中怪异不当的举止,惹得下人窃窃私议,闲言闲语。为此,常惹得奶娘说教,她偏偏依然故我。

她的诗人气习与礼法的闺范教养,实在是不相容的。妇人四德,妇德、妇言、妇工,别说她一样也构不上,就是“妇容”,她也达不到标准。侯门官宦和大户人家,要求的闺范是端庄守礼,进退有节,长相福厚正经为要,但她诗性的空灵气韵,飘忽的生动美,却最是犯了这种忌讳。

然而,她却没有这样的自觉。奶娘不断说劝,巴望她早日醒悟,劝诱她学些女红针黹,但性格天成,就是无可奈何。

殷老爷因为性格恬淡,对仕途并不甚热衷。在京中待没多时,便辞官归故里。

殷莫愁在乡野之间长大,连带的,也不大会恋慕尘世的浮华。倒是看着她双亲的恩爱幸福,与年年湖泊里那俪影双双悠游的野雁,两情问的恋慕情深,叫她无比感动。但求真情真性,感情执一,冷淡里带着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