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番誣告驚變發生得快,結束得也快。
阿史那彌射和阿史那步真隨後的當面對峙,更是證明瞭彌射確實沒有反唐之心。
蘇海政隻覺一陣後怕。
倘若他當真相信瞭這誣告,將阿史那彌射斬殺於“鴻門宴”,誰知道這些西突厥舊部中到底會掀起多大的風浪。
但不管怎麼說,哪怕他隨後還是正常領兵結束瞭這場作戰,中間的變故處理不當,還是已經發生的事情,必須奏報到長安去,讓陛下對其做出個決斷。
至於阿史那步真這傢夥……他那至今不死的謀權之心,更是李治絕不能容忍的,自然也要被連帶著押解往長安。
此外,相比阿史那步真的身陷囹圄,卓雲這邊就該算是青雲直上瞭。
伊麗道駐軍原本是為瞭作為一路支援的偏師,對於西域的穩定再上一層保險,哪知道,這位沒有得到太多重視的副總管,竟然先發現瞭繼往絕可汗的陰謀,又以一種損傷最小的方式解決瞭這個麻煩。
這份戰功是必然要寫在奏報中告知於天子的。
想來,距離她再行升遷也不會太遠瞭。
而唐璿那邊的南山賊剿匪,也在那些梁州百姓的傾情相助中落下瞭帷幕。
除掉被誅殺的首惡外,在南山賊中還有約莫千戶百姓,在他和洋州刺史的合作中引入瞭兩州落戶。
這些人大多來自於更南邊的地方,卻在此前沒能尋到一個安身立命之地,不得不為瞭生計從賊劫掠。
現在既然賊首已除,這些在山中從事采集和小規模耕作的百姓,也該趁機下山瞭。
經此一事,洋州長史看唐璿的眼光,大概跟看到救命恩人沒什麼區別。